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爱心论坛 (http://zqax.net/bbs/index.asp) -- 医疗健康 (http://zqax.net/bbs/list.asp?boardid=19)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把握训练机会? (http://zqax.net/bbs/dispbbs.asp?boardid=19&id=9136) |
-- 作者:风之翼 -- 发布时间:2007/4/10 22:07:43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把握训练机会? 常生活中训练孩子的原则可以归纳为:随时随地、因势利导、坚持原则、循序渐进。 (l)抓住向孩子提出要求的时机:在孩子起床、穿衣、洗漱、上厕所、吃饭、出门、坐公共汽车等活动时,要求孩子的行为尽可能符合社会规范。 穿衣服:能自己穿吗?能自己分辨前后反正吗?能分辨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吗? 吃饭:能自己吃吗?能坐在餐桌旁边吃吗?能不挑食吗?吃完饭能帮助大人收拾餐具吗? 上厕所:能自己完成吗?能选择正确的排便地点吗?能在穿好裤子之后再走出厕所吗? 坐公共汽车:能按顺序上、下车吗?知道坐公共汽车要买票吗?知道售票员验票时出示车票吗?知道不能丢掉票吗? 在商场里:知道先交钱才能打开饮料吗?知道把钱交给谁吗? 在朋友家: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吗?想拿东酉时知道问谁吗? 教孩子按照社会规范行事,就必须向孩子提出要求,这些要求就是指令,而帮助孩子理解和遵循指令就是训练的开始,行为训练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的运用也就贯穿于其中了。 (2)抓住孩子有要求的时机:当孩子想要拿什么、吃什么、喝什么、做什么时,家长首先要把握此时此地是否应该满足他的要求。如果应该,就要要求孩子的行为符合规范(循序渐进地要求);如果不应该,就要告诉孩子为什么,并对他提出反要求。即他应该先做什么。这种情况下,孩子提出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强化物,而反要求就是指令的开始。 |
-- 作者:风之翼 -- 发布时间:2007/4/10 22:08:02 -- 何时为孤独症儿童的最佳训练时期?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开始得愈早效果就愈好。一旦孩子被诊断或怀疑性诊断为有“孤独症倾向”时,就要提供干预性的训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患孤独症的孩子多在3岁左右被确诊,因此“1—6岁”一直是专家们建议的最佳训练期,这一时期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实验证明,孤独症儿童若在学前经过训练,智商可以提高12点,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的有关研究工作于199年证实了这一点。这一研究甚至表明,孤独症儿童学前阶段接受训练后,智力的发展超过了正常儿童;同样接受学前训练的正常儿童,可以取得好成绩,但几乎不会发生智商的变化。这个测试结果。证明了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并说明3-6岁是关键期。但许多个案也证实,即使是超过这一年龄阶段,正确的训练也会使症状有很大改善! |
-- 作者:风之翼 -- 发布时间:2007/4/10 22:08:30 --
假如把“治好”理解为医学上所做的“治愈”,即患儿不再有孤独症,使孤独症患者的大脑生理异常情况得到完全改善,那么从目前来看,几乎可以说没有办法。但是,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矫治,达到生活自理,甚至是独立生活,并展示出良好发展状态的个案却有很多。有些孤独症患者在成年后能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来,有的人已经上大学,有的人从事设计方面的职业,但从专家对他们的评述中,仍能够感觉到他们的举止透出典型的孤独症痕迹,不过已不再具有将他们与社会生活隔绝开来的障碍力。能够达到这一程度的患者只是极少数,而且与他们一直得到的良好训练分不开。 |
-- 作者:风之翼 -- 发布时间:2007/4/10 22:08:52 -- 训练要进行多长时间? 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干预工程,需要训练者有丰富的经验和极大的耐心和恒心。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几乎在他们成长的全过程都需要伴随训练矫治。只要坚持正确的训练,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人们认为不可能学会的东西,具备人们认为不可能具备的能力。美国孤独症研究所所长瑞姆兰博士(一位家长,儿童心理医生)就曾经说过:“当你面对孤独症患儿时,要努力去感觉他这一段时间又学会了什么。”一位已经帮助自己患孤独症的女儿成功地走上独立生活道路的德国母亲感慨地说:“孤独症的孩子能走多远,只有上帝知道;我想知道的是,与昨天相比,我的女儿今天又学会了什么。” |
-- 作者:风之翼 -- 发布时间:2007/4/10 22:09:19 -- 训练能治好孤独症吗? 假如把“治好”理解为医学上所做的“治愈”,即患儿不再有孤独症,使孤独症患者的大脑生理异常情况得到完全改善,那么从目前来看,几乎可以说没有办法。但是,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矫治,达到生活自理,甚至是独立生活,并展示出良好发展状态的个案却有很多。有些孤独症患者在成年后能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来,有的人已经上大学,有的人从事设计方面的职业,但从专家对他们的评述中,仍能够感觉到他们的举止透出典型的孤独症痕迹,不过已不再具有将他们与社会生活隔绝开来的障碍力。能够达到这一程度的患者只是极少数,而且与他们一直得到的良好训练分不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