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爱心论坛  (http://zqax.net/bbs/index.asp)
--  爱心茶馆  (http://zqax.net/bbs/list.asp?boardid=25)
----  [转帖]爱心之旅---快乐的慈善着  (http://zqax.net/bbs/dispbbs.asp?boardid=25&id=15608)

--  作者:丫头
--  发布时间:2007/5/27 9:39:21
--  [转帖]爱心之旅---快乐的慈善着
慈善和公益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沉重的字眼,曾经致力于慈善和公益的朋友都了解那份执行过程中的辛酸和劳累,还有那解不开的困惑和无奈。传统的捐赠模式往往是口号式的,带有一定的突击性。而现今的慈善,强调让更多的人参与,从本质上讲,慈善应该是一种比较宽松、愉快的社会活动。传统的社会动员式的集中募捐活动已经落伍。而将慈善融入到晚宴、舞会、演出、旅游等时尚活动,改变了“捐款捐物”的单一捐赠模式,这种国际通行的做法让人们在更加宽松的氛围中参与慈善活动,使更多普通市民有机会通过一次简单的消费过程奉献爱心。

因此这种慈善消费的做法就有了非常强的针对性,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符合公众从事慈善行为的心理要求。任何个体的慈善行为实际上是购买用于满足精神需要的一种服务产品,以获得良好声望、减少负罪感、避免社会指责及精神慰藉等。并且随着慈善行为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慈善行为也是一种理性行为。换句话说,行使慈善行为的人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 旧的道德观被打破, 新的道德观尚未确立, 总体上处于一个道德滑坡和失范的阶段。现实中,冷漠与残酷增加了、同情怜悯减少了,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减少了。这在慈善事业中表现为自愿奉献爱心的慈善捐献不足,与此同时先富阶层畸形消费的泛滥却有目共睹。据统计,1996年美国人均捐款额达到695美元,而我国在1998年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的特殊情况下,人均捐款约1美元,约相当于美国的1/700,这当然与人均收入的差别及慈善品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等因素有关,但也反映了两国公众慈善意识的巨大差别。为了提高慈善事业的社会认知和社会参与,可以充分利用酒宴、舞会、旅游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手段,把慈善活动的过程娱乐化。慈善的价值观将是我们未来社会的价值观。有一天,人们将在追求波西米亚风格之后,追求奢华的品牌之后,发现只有付出爱心,才能够真正做到人性上的“高人一等”。

2005年5月组织的湖南大湘西爱心之旅就是一次将公益活动和旅游结合起来的“快乐慈善”,而从“快乐慈善”、“消费慈善”这些新理念正在逐渐被社会各界接受的社会状态中我们看到“快乐慈善”、“消费慈善”的巨大意义。如此以来,可以增强公众对慈善项目的偏好,激发人们的同情心;提高慈善品的效用,从而能够激励慈善行为。其次,可以树立慈善机构的良好形象,增强公众的慈善意识,激励慈善行为。大力宣传这种“快乐慈善”、“消费慈善”的做法,一方面是在颂扬慈善行为,另一方面也是在加强对国民的教育,唤醒公众乐善好施的本性,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慈善品或者项目的偏好,从而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进而让慈善之心在社会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