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爱心论坛 (http://zqax.net/bbs/index.asp) -- 自考专版 (http://zqax.net/bbs/list.asp?boardid=41) ---- 07年4月京海“毛泽东思想概论”串讲 (http://zqax.net/bbs/dispbbs.asp?boardid=41&id=11975) |
-- 作者:风之翼 -- 发布时间:2007/4/27 23:20:35 -- 07年4月京海“毛泽东思想概论”串讲 第一章 1、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含义 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 4、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正式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刘少奇在中共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全面的论述。 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作出了进一步的更为完整和准确的概括。 6、论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首先,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使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当时时代的主要特点是战争与革命。 其次,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第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7、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8、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不仅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毛泽东在这片文章中初步阐述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还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它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 9、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答: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10、简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关于党的建设学说。 11、简述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答: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他们又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2、论述实事求是为什么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答:1、“实事”就是在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第一项基本内容,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这是做到实事求是地基本前提。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第二项基本内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于中国革命和建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做到实事求是地根本途径和方法。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第三项内容,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总之,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就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2、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这个观点包括: 1、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地为人民谋利益。 2、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3、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 4、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13、论述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特点 答: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特点: 第一,科学性。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独创性。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但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已有的结论,是根据中国特殊情况所作出的理论创造。 第三,完整性。他在深入分析中国社会状况的基础上,他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第四,他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探讨,并取得初步成果。他是中国任命完整的革命建国轮。 14、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15、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答: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第三,毛泽东思想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史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16、简述怎样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答:第一,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不能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 第二,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 第三,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的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论即邓小平理论,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
-- 作者:风之翼 -- 发布时间:2007/4/27 23:20:53 -- 第二章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多选) 答: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 第四,民族资本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作用,但由于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上中国地域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群众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少见的。 3、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4、辛亥革命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5、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备了个方面的条件(多选)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二,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三,马克思主义不同工人斗争相结合,还只是书本上的理论,对实际生活不会发生影响。 6、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答:他的集中表述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7、简述党的最高和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答: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现在阶段的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使之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8、简述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及其关系 答: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既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又是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因为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要支持者。反之,因为封建地主阶级士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而农民则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的强大的队伍儿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所以,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这样两个基本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统一的。” 9、简述“两步走”概念及关系 答: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走: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是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篇文章的上篇与下篇的关系,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 10、简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答: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主要有: 第一,“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以及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第二,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就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新民主主义政治中既有社会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是过渡性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终极前途是社会主义的。 11、简述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答: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革命中心内容和基本经济纲领之一),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又一项重要内容),保护民族工商业(具有特色的一项内容)。 12、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 答:三大经济纲领五种经济构成。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13、简述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答: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强盗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这种文化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科学的。强调的是科学的内容。这种文化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大众的。强调的是大众的方向。这种文化应该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贫苦民众服务。 第三章 1、为什么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答:首先,毛泽东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 其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能而且必须拿起枪杆子,以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的暴力,以革命的战争推翻强大残暴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再次,毛泽东还进一步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处于敌强我弱的状态。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都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2、简述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答: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有: 第一,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备客观条件。 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也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备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主观条件。 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主观条件。 3、简述工农武装割据 答: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不建立强大的红军和没有红军战争的胜利,土地革命就没有保障,农村革命根据地也不能存在和发展。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战略阵地。以上三者,是相符相承、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4、《星火》实际上否定了照搬外国经验的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至此,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本形成。 5、论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答:第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第三,这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了独创性的贡献,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 第四,这条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及其实现,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6、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7、党指挥枪的原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 |
-- 作者:风之翼 -- 发布时间:2007/4/27 23:21:12 -- 第四章 1、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2、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看一看就行了。 3、新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4、改组以后的国民党本身就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5、论述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关系。 答: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统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主要的,是基本的、主要的。第二个联盟即工人阶级同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必须正确的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他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第三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他们互相促进。 6、简述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原则 答:这些方针和原则主要有: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能够的独立自主原则;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用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7、简述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答:第一,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第二,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第三,在同资产阶级联盟中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8、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应具备哪些条件 第一,要制定统一战线的正确的政治纲领。 第二,要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 第三,要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第四,要在教育提供高同盟者的同时,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 第五,要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思想的统一性,纪律的严格性。 9、简述巩固工农联盟的条件 答:条件之一是,关心农民切身利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提高农民的政治思想水平。 第五章 1、三三制政权在组织形式上包括: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中间派。 2、1948年12月30日,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3、毛泽东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的时候,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它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已经完全形成。 4、简述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参考题典。 5、简述人民民主与人民专政的关系(内容) 答: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民主和专政这二者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紧密结合而不可分割的。民主与专政有各自不同的对象和方法,二者是不能混淆的。 人民民主专政有两种方法,对敌人来说,是专政的方法、强迫的方法。对人民来说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其次是民主和专政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历史经验证明,离开了人民民主,就不能巩固对敌人的专政;离开了对敌人的专政,就保证不了人民民主。二者绝不能割裂或有所偏废。 6、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答:第一,它衔接两个革命阶段。这样,他就成功地把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衔接起来,使前者为后者扫清道路,使后者成为前者的必然趋势。 第二,它扩大人民民主范围。他把民族资产阶级划入人民的范围,它使我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范围得到了扩大。 第三,它概念表述准确鲜明。它具有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的双重含义。从字面上看,这个概念全面准确而又鲜明贴切。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8、论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答: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能够充分发扬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既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又使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既能保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协商和表决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保证国家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9、论述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答: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有利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第三,有利于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四,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五,有利于“一国两制”的进展,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参考题典,看看就行了) 11、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答:第一,实行这个制度,有助于少数民族与汉族形成平等的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当家做主。 第二,实行这个制度,有助于民族自治地方把党和国家的总的方针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实行这个制度,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在政治、经济、财政、文化等方面给少数民族以全面帮助,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共同繁荣。 |
-- 作者:风之翼 -- 发布时间:2007/4/27 23:21:31 -- 第六章 1、简述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特征 答:在经济上,必须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简述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当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资本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他,就要犯右倾或左的错误。” 3、简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内容 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4、论述为什么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 答:首先,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其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更加尖锐。所以要进行改造。 再次,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5、论述农业合作化的成功经验及其重要意义 答: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三点: 第一,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先实现合作化后实现机械化的经验。 第二,采取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地引导农民摆脱私有制走上公有制的道路。 第三,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等原则,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直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意义:1、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生活有所改善。 2、还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有利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论述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总结历史,可以得出以下经验及意义: 第一,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最终实现了和平赎买。 第二,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坚持了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 第三,主义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 意义:1、它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历史性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这就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我们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和列宁提出但没有做到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7、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的意义 答: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二,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即创造了一些列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 第七章 1、简述国内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后的主要矛盾及解决办法(任务) 答:国内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 答:首先,毛泽东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我们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包括人民内部矛盾,属非对抗性的矛盾。还有就是敌我矛盾,它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恶矛盾,是对抗性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采用民主方法解决。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原则和办法。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对于物质利益分配的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再次,毛泽东明确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关系的问题。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按农业、轻工业、中共也的顺序来安排国民经济。 4、简述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答: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时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他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5、论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意义 答:第一,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独立自主地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这一探索中形成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鲁伦观点和方针政策,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三,这一探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 作者:风之翼 -- 发布时间:2007/4/27 23:21:46 -- 第八章 1、论述党的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和特殊困难 答:党进行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 第一,党的建设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 第二,党的建设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 第三,党的建设有一个完整的建党学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建立了完整的建党学说。 党进行自身建设的特殊困难: 第一,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第二,党的理论准备不足。 第三,封建主义的影响比较严重。 2、简述党的自身建设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关系。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毛泽东提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着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应用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3、简述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指导原则及特点 答: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特点。 第一,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个方面建设的基础。(首位地位) 第二,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要帮助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以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 第三,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把坚持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作为中心环节。(原则) 第四,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加强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二是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内容) 第五,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是搞好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途径) 第六,整风运动时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好形势。(方式) 4、简述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答:这主要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5、论述执政党的建设方向及方法 答: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第一,阐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为执政党建设提供了客观依据。怎样继续搞好党的自身建设,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恢复发展和生产。 第二,提出学习生产技术,学习生产管理技术等新任务,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内容。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 第三,强调务必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和防止破坏党的优良传统及作风,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1、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2、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6、论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 答:第一,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武装全党。 第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第三,接受党内和党外的双重监督。对此,邓小平着重地做了论述: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我们的监督。 第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 第五,努力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