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爱心论坛 (http://zqax.net/bbs/index.asp) -- 残联动态 (http://zqax.net/bbs/list.asp?boardid=45) ---- 东莞多街镇残疾人通过网络拓宽就业途径 (http://zqax.net/bbs/dispbbs.asp?boardid=45&id=1882820) |
-- 作者:月影人生 -- 发布时间:2017/12/26 9:17:33 -- 东莞多街镇残疾人通过网络拓宽就业途径 残疾人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记者从东莞市残联了解到,7年来,全市各镇街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康就中心”)结合残疾人的群体特点,与各方紧密联合,拓展辅助性就业,现已初具成效。2011年以来,东莞市共为康就中心下拨启动经费1205万元、运作经费补贴2606.76万元,共帮助6351人次的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 日前,记者走访东莞市多家康就中心,了解残疾人学员们的“求生之道”。在常平镇康就中心,有些学员通过电商课程的培训,已经成功当上了“店主”;塘厦康就中心则开展了“芽芽乐,乐环保”环保育芽就业项目,让残疾学员分岗位合作参与蔬菜、豆芽的销售工作,从中获取收益。 卖洗衣液:助残日活动卖了100多瓶 49岁的关女士左下肢残疾,她是一名单亲妈妈,工作之余,还要照顾正在读小学的孩子。平时,关女士工资到手只有1700多元,为了减轻负担,关女士报名参加了常平康就中心“爱心工作坊商城”的培训,想通过商城的平台,获得一些收入。 在今年助残日的前几天,关女士结合助残日活动,在平台上销售了100多瓶洗衣液。每卖出一瓶洗衣液,关女士就能够获得5块钱的利润,单是那几天,关女士就获得了至少500元的利润。如今,关女士通过“爱心工作坊商城”这一平台,已经能够每月盈利数百元。 卖茶叶:每月能挣1800元 除了自己做的手工艺品可以在这个平台销售,残疾人也可以通过推广爱心商家在该平台销售的商品来获取推广佣金。 小玉(化名)在常平康就中心通过帮爱心企业预包装茶叶,每包装1盒茶叶可挣得1元,熟手的小玉一天能包装出40盒,再加上她将包装好的茶叶放在公益平台上销售,还能获得10%的推广提成。仅仅这项收入,小玉每个月能挣1800元。 “爱心工作坊商城”这一电商模式,受到了多方的支持。常平镇残联从去年就已经开始推动残疾人电商平台的建立和运行。为了使得更多残疾人从商城平台中获得收益,今年,常平镇康就中心已经举办了7场电商知识技能培训活动。 卖画:熟练画出一幅山水画 2012年,有着轻度精神障碍的小凤经过镇残联社工评估状况,来到常平镇康就中心。这里的45名学员大部分和小凤一样,都是16~59岁有着精神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本地户籍残疾人,有的连居家生活的常识都不能具备,更别谈就业了。 而如今的小凤,却已经是公益电商平台“常平镇爱心公益坊”的一名“店主”。 初来时,由于长期服药治疗,小凤的记忆力退化得厉害,几乎难以胜任康就中心的手工作业。不过小凤对绘画、茶艺表现出了极大兴趣,经过三四个月的反复练习,如今小凤已经能熟练画出一幅山水画,并娴熟地表演茶艺。 中心负责人谢树明告诉记者,现在小凤可以将自己的画作挂上常平镇公益电商平台“爱心公益坊”义卖,所得爱心款项就成为她收入的一部分。 卖蔬菜:发掘“人肉计算器”潜能 39岁的阿钦家住塘厦,其是一名精神三级残疾人,失去双亲后无依无靠,现与姐姐相依为命。阿钦曾多次尝试就业,但终以失败告终,直到他参与进塘厦康就中心所开展的“芽芽乐,乐环保”环保育芽就业项目中。 “像阿钦这样的残疾人并不在少数,他们成功就业的机会非常小。”塘厦康就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该中心开启了“芽芽乐,乐环保”项目,让残疾人尝试抱团就业。 据介绍,“芽芽乐,乐环保”项目具体内容包括:由塘厦康就中心通过链接塘厦厨余环保示范基地为项目提供有机蔬菜,并由中心培训学员发展豆芽培育工作,在中心市场申请免费摊位,让残疾学员分岗位合作参与蔬菜、豆芽的销售工作。 “芽芽乐,乐环保”项目改变了阿钦。经过市场的多番实践,阿钦发现自己擅长数字计算,即使在顾客非常多的情况下,他也能做到有条不紊,不出差错。身边的人都发现,阿钦的笑容明显越来越多了。 据了解,今年“芽芽乐,乐环保”项目推出以后,目前整个项目的日收益已经由最开始的40多元增加到300多元,学员们所能分得的利润也不断增加。 残疾人的“互联网+”:与手工作业结合 关女士、小玉和小凤都是常平康就中心的一员。该中心自2012年建成使用,该中心共有302人在此接受就业服务,其中已经有238人成为爱心工作坊商城、爱心工作坊微商城、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店主”了。还有许多残疾人通过电商推广,赚到了电商渠道的第一笔佣金,这让他们的自信心大大增强。 一位在常平康就中心服务的社工表示,相比于传统的做简单手工活,电商模式的开拓可以让残疾人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目前的电商模式不仅能够达到给学员一点点生活补贴的作用,还能和传统的手工就业模式有很好的结合。 “做电商平台让他们多了一个收入渠道,他们自己做的手工艺品等可以通过平台销售出去,这也能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 培训:残疾学员上课很认真 据了解,常平康就中心打造该公益电商平台后,培训需要就业的残疾人学习手机、电脑操作等,掌握相关运营技能,让他们学会通过电商运营来获取收益。同时,一些重度残疾人也可以通过学习,让家属管理电商平台,实现灵活就业。 工作人员介绍,前来参加培训的有就业意向的村里残疾人,也有一些重度残疾的亲属。他们希望学习技能,获取收益,从而减轻家中的负担。据了解,常平目前有1500多户籍残疾人,其中本身不具备就业条件的重残人士占很大一部分。同时,他们大多需要有人照顾,有的还需继续治疗,这些都让他们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不过,参与培训工作的社工告诉记者,承受生活重压的学员们仍然都很认真学习。由于多数学员文化水平低,接受网络知识和业务理解较慢,老师便在授课节奏上尽量放缓,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更注重实用性,从注册、登录、购买、到付款,所有需要用到的技能,老师都会慢慢讲解,以便让更多学员能理解。 据悉,很多学员在培训现场都体验过完整的操作流程,从网上注册到在线购买,订单生成,最后通过物流把商品寄到顾客手中。社工表示,这样的演示能让学员更直观地理解电商平台的运作模式,日后也会有利于他们自己的推广和销售。此外,社工挨个为注册的店主们填写资料,建立个人档案,也让他们在“开店”的路上省去了很多麻烦。 背后:更多辅助性就业方式帮助残疾人立足社会 常平、塘厦康就中心所开展的残疾人辅助就业工作模式只是全市残疾人就业模式的冰山一角。市残联教就部介绍,目前,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方式越来越多,除来料加工、手工制作外更增加了电商运营、自主产品研发等新方式。就传统的来料加工来说,现在全市各康就中心正自主生产销售串珠、发饰、黏土、蔬菜、拼豆、彩绘画、莞草编织、手绘环保袋等40多种。销售方式也从线下义卖拓展到淘宝、京东、微店和自主开发的专卖店等。 据悉,东莞市共有29家残疾人康就中心,2011年以来,东莞市共为康就中心下拨启动经费1205万元、运作经费补贴2606.76万元,共帮助6351人次的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 此外,越来越多爱心资源整合在一起,为残疾人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目前全市各康就中心与主要合作的企业有27家,合作代生产加工项目有贴标、吊牌、包装、五金冲压、纸品包装、灯饰等60多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