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风雨同路人
-- 发布时间:2017/9/19 14:18:46
-- 2017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为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康复医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康复事业的迅速发展,“一带一路”框架下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暨2017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于9月13-14日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挪威、俄罗斯、新加坡、印度、加拿大、以色列、斯洛文尼亚、巴西、中国香港、澳门等13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位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残疾人工作者应邀出席了此次盛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吕世明、大会主席李建军、康复国际前任主席Jan Monsbakken、日本国立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总长Tobimatsu Yoshiko、印度脊髓损伤中心医学总监Harvinder Singh Chhabra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论坛为期2天,以“创新、融合、共享、发展”为主题,共设1个主论坛和5个分论坛,内容涵盖神经康复、脊髓损伤康复、神经泌尿康复、截肢与骨关节康复、肿瘤康复、疼痛康复、儿童康复、老年康复、内科慢性疾病康复、社区康复、残障与老年康复社会工作、心理康复、音乐康复、康复护理、康复治疗与技术、康复咨询、康复政策等近20个专业领域。在9月14日下午开幕的主论坛上,来自国内外康复领域的13位一流专家学者就康复医疗、康复技术以及康复管理等康复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大会交流发言。主论坛密切关注国际康复领域前沿动态,围绕“康复管理与未来”、“康复技术与发展”,对当前全球康复领域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展开探讨,以促进康复医学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社会,有力推动康复医学深入研究和迅速发展。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吕世明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中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已经走上了一条符合国情、富有特色的道路。近年来,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我们积极加强同“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组织在残疾人康复领域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响应《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发起三个“亚太残疾人十年”活动,积极倡导并参与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实施和落实,为推动全球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去年,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正式履职康复国际主席,中国开始为世界残疾人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当前,残疾人事业正逐渐步入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框架。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通过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能够让国际社会更加关注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加和谐、健康的人文环境,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大会主席、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军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近十年来,康复在科技化、智能化、产业化等方面迅猛发展,多学科交叉式的特点日益凸显。中国的康复事业发展紧跟国际步伐,在机构建设、学术研究、技术革新和成果应用与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作为残疾人康复的技术资源中心和示范窗口,在全国残疾人康复体系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应运而生,自2006年以来,论坛已成功举办了12届,已成为我国康复领域最具规模和权威性的国际学术会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参与。在国家积极推进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2017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的举办,必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残疾预防和康复事业的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康复事业快速发展的10余年中,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作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不断拓宽了中国乃至世界康复领域的交流渠道,向全社会广泛传播了康复理念,促进了康复新技术交流、康复新成果共享,为持续推动我国乃至世界康复医学和康复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届论坛汇聚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残疾人康复事业的交流与合作,让国际社会更多地关注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进一步营造更加和谐、健康的人文环境,对残疾人获得更好的康复服务、平等融入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