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爱心论坛 (http://zqax.net/bbs/index.asp) -- 创业之路 (http://zqax.net/bbs/list.asp?boardid=49) ---- 廊坊小伙用核雕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 (http://zqax.net/bbs/dispbbs.asp?boardid=49&id=1880964) |
-- 作者:爱心帮 -- 发布时间:2015/12/24 11:00:30 -- 廊坊小伙用核雕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 长城网廊坊12月23日讯(记者 孙泽恒 通讯员 赵雪)他16岁学习核雕工艺,先后从师廊坊市永清县民间雕刻大家杨恩奇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周雪官。学成至今教授学员500余人。他无偿教授37位残疾人,帮助他们创业、就业。在他27岁时,成为了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清县核雕”的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他首次参赛,至今获得近40个奖项,他开启了“冀派微雕”艺术的先河,他就是永清小伙子张习连。 16岁遇恩师开启核雕人生 1980年,张习连出生于永清县别古庄镇赵百户村,自小家境贫寒,家中以种地为生。机缘巧遇下,他拜永清县民间雕刻大家杨恩奇为师,从此开启了他的核雕人生。这一年,他仅仅16岁。 杨恩奇是别古庄镇后刘武营村人,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雕刻,他的核雕作品曾用来出口,为国家创外汇。后来,杨恩奇在镇上开了个小工厂,慕名而来的学生有很多。张习连自小爱好画画,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他的雕刻技艺是杨恩奇的学生中较为出众的一个。半年后,张习连就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核雕了。 据介绍,张习连的核雕以桃核、橄榄核,梨木,桃木、紫檀木等为原料,在这些材料上雕刻出各种人物,动物,花卉,或者是民间故事、吉祥传说等。整个制作工序分为选材、设计、整形、画图、粗雕、细琢、打孔、抛光等十余道工序,每一道工序要求十分严格。回忆起向杨恩奇学习的那七八年时间,张习连说:“老师教育学生时是慈祥的,也是严格的,他会适时地鼓励我,称赞我,也会把我的不足之处严格地指出来。” 对张习连来说,最难的要属自己设计图样这一道工序了。在他与老师学习第7年的时候,老师为考验他的功力,给了他一本牙雕的图册,图册上面绘的是立体的八仙,老师让他加上自己的想法,设计并雕刻出一套八仙作品。设计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多年的经验,加之没有样品做参照,张习连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半年后,他还是圆满完成了任务。因当时牙制材料贵,他就用8块直径在2.5厘米,高约12厘米的黄杨木雕出了这套八仙作品。作品完成后,他仿佛开了窍,变得更有信心了。张习连说着,拿出那套八仙作品向记者展示,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将这套作品卖出,每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拿出来看看,鼓励自己。 2004年,张习连得到了杨恩奇的全部真传,老师告诉他,自己能教给他的已经全部教完了,但是,做这行要活到老学到老。这行没有永远的第一,只要认真学,一定会比现在好。不久,张习连听说,江苏苏州的雕刻十分有名,他便辗转来到苏州,拜在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周雪官的门下,学习了三年苏作核雕技艺。 教授学员引领村民致富 此后,张习连学得了两位老师之长,他的核雕作品既有北工的简洁流畅,又有南工的圆润细腻。2006年,张习连学成归来,在村里开办了一个小作坊。 这时,别古庄镇雕刻工艺的大环境很好,人们普遍认可这门手艺。很多村民听说,张习连学艺回来了,便将孩子送到了他的小作坊里。在2013年之前,张习连都是免费教授的,如果学员们刻出了合格的成品,他就收购。2010年,是他收徒的顶峰,学员们来了一波又一波。这一年,学员的年纪跨度也很大,15岁到50岁都有。年轻的还好说,可年纪大的学员该怎么教?张习连犯了难。“我教的年纪最大的学员是住在邻村东贺村的张大娘。她找到我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我考虑到,大娘50岁了,眼睛可能不太好,学东西会更费时、费力。另外,她的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还种着地,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她。但是她的态度很诚恳,我只好答应让她试试。”平日里,张习连对待年轻学员是十分严格的,他们做出的成品,他不会轻易收购,目的是让他们将功底练好。但对待张大娘,张习连完全放宽了标准,有时本不该验收的成品,他为了鼓励她,便验收了。在张习连的帮助下,张大娘学成了技艺。 至今,张习连共招收学员500余人。这500余人不仅来自周围20余个村街,有的还来自山东和东北。除了技艺,他还将进货渠道、销售渠道等与学员们共享。学员们学成后,也可以回家创业。张习连认为,市场不可能属于他一个人,越多人去从事,这个行业才会更兴盛。“目前,核雕市场很大,几乎全镇都在做。手工艺对环境没有影响,但却能创造很大的财富,它带动的劳动力年龄层大。有些年轻人辍学了,就在家门口学习手艺。大人们农闲时,不用外出打工,在家就能创收。可以说,我们这一带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非常少。” 开办新工厂帮助残疾人创业、就业 2008年,一位先天性驼背的残疾人小姑娘由家人陪同来到张习连的家里,她辍学不久,想要学习核雕技术。小姑娘家庭条件艰苦,年仅16岁的她,就承担起家里的各种家务。她的父亲在割树的时候,不小心砸到了手臂,落下了轻微残疾。她的母亲年轻时视力就不好,后来,几乎是90%的失明。父母都干不了重活,而且,她还有一个两三岁的弟弟。 张习连得知了他们的来意后,心想,一定要把这个小姑娘教会。小姑娘学习很认真,张习连手把手教了她一年半后,她终于学成了。她的核雕作品十分美观、精巧,很受卖家欢迎。渐渐的,靠着小姑娘的一双巧手,一家子终于摆脱了贫困。看到这里,张习连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荣誉感,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创业、就业。后来,考虑到市场行情的转变和开支,2013年,张习连招收学员时,开始收取学费,但对残疾人,他十分照顾,不仅减免了5000元学费,并且对他们在学习时所使用的工具也分文不收。 2014年7月,张习连在后刘武营村建了第三个工厂—冀派微雕艺术文化体验中心。 “当时,我已经在镇上的赵百户村和双营村分别开办了工厂。前两个工厂都在村子里,方便学员们照料家里。但是有些家在远处的残疾人每天回家很不方便,而且我的家里已经住不下了。要是工厂建在马路边,有定点的公交车,残疾人学员的衣食住行就方便多了。于是,我就建了第三个工厂。由于地方扩大了,我还设计了几间宿舍供残疾人学员住。现在,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都好了很多。”据悉,目前,张习连已教授了37位残疾人学员。 张习连的哥哥幼时因病导致了轻微智残,丧失了劳动能力,直到现在还没有成家。张习连婚后并没有与家人分开住。在生活上,他一直照顾哥哥。正是哥哥,让他有了帮助残疾人的决心。“哥哥有我来照顾他,其他残疾人如果没有兄弟姐妹照顾,再没有一技之长,生活会很困难,我一定要尽我所能帮助他们。” 成立“冀派”继承传统 虽然张习连年纪不大,却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前北方核雕无门无派,张习连为了将师傅杨恩奇的手艺发扬光大,就创立了“冀派微雕”。这些年来,他从一个小作坊发展壮大成工厂、公司。现在,他的核雕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化品牌,深深影响了京津冀。 2012年,张习连代表公司参加了第一个比赛,在比赛中,来自50家核雕公司的近200件核雕作品参加了角逐,张习连的作品摘得了金奖。这时,他认识到不能再为金钱奔波了。“我深刻地记得,在50家参赛公司中,只有我来自北方,其他的都是南方的。”张习连说,现在,他每年都要参加全国十余个大型的展览。他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来自河北的核雕。 2014年3月,张习连创作的核雕作品《骑兽十八罗汉》在二十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礼品工艺品展览会中荣获工艺美术金奖。2014年10月,他的作品《核雕-核舟记》在第三界河北省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会交易会工艺美术精品大赛中荣获金奖……至今,张习连斩获了40个奖项。谈及成功的秘诀,他表示,一定要坚持传统手工艺。“现在有很多人走捷径,使用机器雕刻。它只是一个电脑数控编程,操作简单,投入几万元就能生产。我却认为,手工艺是无止境的,它充满了制作者的感情和艺术灵魂,而机器是冰冷的,有止境的。” 在采访结束时,记者看到,在冀派微雕艺术文化体验中心最东边的屋子,是一个小小的展览馆,一共展览了20多件作品,都是张习连的得意之作,大部分是不出售的。谈及未来,张习连打算建一家更大的展览馆,主要展览杨恩奇老师的作品。“现在,别古庄镇成千上万人在享受雕刻技艺的恩惠,杨恩奇是这一带的雕刻名家,门下弟子众多。很多人在学习技艺的时候,并不知道师从何处,我希望所有人记住他,了解核雕文化,不忘传统。”另外,他希望继续帮助残疾人,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