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论坛休闲娱乐文海拾贝 → 《现代汉诗100首》选

分享到:

  共有6109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现代汉诗100首》选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junun34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466 精华:3 积分:4597 金钱:9721 金币:0 魅力:2609 威望:0 登陆:226 注册:2006/12/13 16:13:17 近访:2011/9/16 0:41:56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现代汉诗100首》选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6/11 6:55:56 [只看该作者]

贴子已被锁定

现代汉诗100首》选(三联书店,2007,刚出)

由10诗人分任评注。贴在此的是杨小滨评注的。

陈东东

时代广场

细雨而且阵雨,而且在
锃亮的玻璃钢夏日
强光里似乎
真的有一条时间裂缝①

不过那不碍事。那渗漏
未阻止一座桥冒险一跃
从旧城区斑烂的
历史时代,奋力落向正午

新岸,到一条直抵
传奇时代的滨海大道②
玻璃钢女神的燕式发型
被一队翅膀依次拂掠

雨已经化入造景喷泉
军舰鸟学会了倾斜着飞翔
朝下,再朝下,抛物线绕不过
依然锃亮的玻璃钢黄昏③

甚至夜晚也保持锃亮
晦暗是偶尔的时间裂缝
是时间裂缝里稍稍渗漏的
一丝厌倦,一丝微风④

不足以清醒一个一跃
入海的猎艳者。他的对象是
锃亮的反面,短暂的雨,黝黑的⑤
背部,有一横晒不到的娇人

白迹,像时间裂缝的肉体形态
或干脆称之为肉体时态
她差点被吹乱的发型之燕翼
几乎拂掠了历史和传奇⑥


注释

① 有着“锃亮”面貌的“玻璃钢”,或许是现代化城市最具代表性的视觉形象,这种符号也是现代化的历史时间的典型符号。但诗人把闪亮的强光看作是“时间裂缝”,似乎是具有断裂性的历史之剑影。
② 在这里,具有跨度的“桥”被看作一种历史时间的象征,从旧城区“一跃”到新城区。
③ 自然的雨被人工的喷泉收容,鸟的航线也飞不过人工化的黄昏。
④ 不管是否令人愉悦,“厌倦”和“微风”是自然的,在人工化城市之外的,只有在截断历史的“时间裂缝”中才能“渗漏”出来而被感受到。
⑤ “入海的猎艳者”是在寻找陆地的反面,也就是城市的“锃亮的反面”。“入海”、“猎艳”,象征着对原始状态的追索。
⑥ 把“时间裂缝”又称作“肉体时态”,明确了作为人性的“肉体”可以成为历史“时间”状态的某种指涉,用“乱”的方式切入整一化的、以“玻璃钢”的非人性化面目为代表的现代历史。

旁白

一 陈东东对上海城市的书写往往具有表面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实质上的现代主义精神,那些俏丽的、耀眼的词语不是对城市的装点,而是对它的肆意涂抹。
二 在这首诗里,城市意象/符号既是作为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一个节点(甚至终点)出现的,又是作为这个历史进程的一个断裂出现的,凸显了现代性自身的反讽意蕴。
三 似乎只有在那种非人性的亮度的背后,诗人才能捕捉到那种娇美的、扑飞的诱惑。但诗人却又用“干脆”、“差点”、“几乎”这样的词语避免了绝对化、单向化的倾向。

陈东东,1961年生,父亲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家。1981年开始写作现代诗。198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第三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曾创始和主编《作品》、《倾向》、《南方诗志》等民间诗刊。曾任刘丽安诗歌奖、安高诗歌奖评委。一度在工商联任职,担任过报纸编辑,更多时候为自由作家。2000年曾寓居嵩山少林寺一年,近年曾应邀赴美国、日本访问。现居上海。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诗作讲究纯净的音乐性和意象性,九十年代后诗风渐趋奇崛、冷艳,融合了古典诗学的敷陈和现代主义的寓言。著有诗集《海神的一夜》、《明净的部分》、《即景与杂说》、《解禁书》、《下扬州》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