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进 (复旦大学艺术设计系讲师) 摘要: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计算机给平面设计带来的变革,主要探讨三方面的关系;电脑平面设计师的大量涌现,产生了计算机设计语言,透析设计艺术教学中的人机新关系。 关键词:平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数字化时代,数字信息主导着一切.电脑成为时代的宠儿,传统平面设计方式方法不断被计算机设计替代,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始于60年代,发展到现在可谓“势不可挡”,计算机给平面设计带来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产生了计算机平面设计师、形成了计算机设计语言、设计艺术教学中的人机新关系。 一、 电脑平面设计师 设计师大量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传统平面设计领域的许多工作被取代,如:摄影、字样、插图、黑白稿、排字、制版、印刷等。从而出现了“电脑平面设计师”(INFOGRAPHISTE),他们的共同点是以计算机设计为职业, 精通某些软件,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制版。其中一类人从传统艺术设计中来,或从纯美术转型而来,他们用新作品向人们展示新技术,包括广告设计、文字设计、包装设计、网络设计等方面。对软件的开发、应用起了推动作用。 由于计算机将大家从技术上拉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一些缺乏设计思维的人同样能够从事着设计,他们大都依赖计算机本身提供的功能和特效,其作品往往体现不出审美、构图、色彩处理、字体等设计能力。笔者以为,尽管计算机硬件日新月异地发展, 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毕竟是从属于设计者的一种工具,一台机器,其本身并无设计能力。 电脑平面设计师设计能力的高低在于他对计算机技术,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技术是计算机本身提供的,如:计算机能“写”小字,能迅速改变一副画的色调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一方面说明计算机的功能强大,同时也道出了计算机不能取代人脑。依赖它只能导致作品的陈式化、强烈的“机械”特征和浓烈的“电脑”味;技能源于技术,并高于技术,是设计师深度挖掘计算机功能,合理利用多项技术的协调关系为设计服务的结果,是设计师专业性的表现。此时,人脑完全控制着计算机。“综合就是创造”在这里得到充分证明;技巧是设计师创造性的体现。设计师充分利用自身设计优势,发挥计算机辅助作用,形成自身的设计风格和手法。 当然,现代设计离不开高度技术的支持,但是运用计算机,要求设计师自身有很强的艺术潜质,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二、新的设计语言的诞生
一种新工具,新媒介,往往会产生一种新的设计语言。回顾设计的发展历程:手工时代,诞生了工艺美术设计语言;工业时代,诞生了现代主义简洁、几何化的设计语言;数码时代,诞生了计算机设计语言。 首先,计算机改变了平面设计的面貌。具体表现在计算机图形设计,图像设计,字体设计等几个方面。这一切应该归结于软件的功能开发;例如,Adobe公司著名的photoshop软件,就是专门从事图像编辑、设计的;Illustrator是用来综合图形处理,文字编排的;美国又一著名软件corelDRAW!也是用来图文编辑的,还有其他很多软件,它们对平面设计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设计师可以用橡皮、色粉笔、水彩、拼贴等传统设计手段,通过扫描仪输入计算机,进行图文编辑。计算机软件提供了若干步“后悔”(undo)的权力,鼓励设计师去大胆探索和尝试。 在这些软件的强大功能支撑下,字体设计经历了一场大动荡。一开始,浮雕字、特效字盛行,字体设计被简单化理解;有的字被分解、变形、拼凑得失去了识别功能,直至被丑化。历经磨难后,字体设计又慢慢“复苏”了,现在大有“复兴”的意思。铅字和照相植字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字体、字型、字轮廓、字间距等的编辑都变得简易和丰富;文字的交叠、重复、渐变、控制、透明度处理及图像化处理都是原来无法想象和做到的。一些软件甚至提供了模仿书法字体的功能。字体设计产生了飞跃,形成了新的文字文化。 其次,计算机改变了平面设计的过程和方法。一方面:在数字时代, 设计媒介突破了颜料、笔和纸等实物,代之是屏幕显示,变得抽象和虚拟了。设计语言的数字化为设计组织形式的数字化提供了前提;数据的存儲与传输以数字的方式存在,大大便利了数据的组织和运作;网络的发达又,设计周期变短,设计的全过程与各个环节会逐步形成一个网络系统,即委托、设计、监理、实施会受到数字化的影响; 另一方面:网络(Internet)的发展,直接导致了距离的缩短甚至消失,时空的限制被打破。设计师因此不用呆在办公室;设计师和顾客都面临着更多选择,双方可以进行远程访问,达成设计项目;顾客的参与性加强,并随时可提出意见和要求,设计费也能通过虚拟的网上银行转受,当软件发展到某些程度,用户也能自行设计。 因此,计算机更新了平面设计的观念,21世纪的平面设计具有了一个全新的设计形态,多年来,我国的平面设计一直附庸于纯艺术创作,忽略设计“为人造物”的根本目的,脱离社会实际,之后又片面强调设计的社会应用价值,而放弃了艺术与审美,仅把设计当作一种图解工具,反映出庸俗的实用主义观点。两者一直未曾很好地结合。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出现,起到了协调的作用。20世纪初, 包豪斯(BAUHAUS)提倡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即“用与美的统一”,成为设计学科诞生的思想基础,从此展开了“以人为本”设计运动。计算机的介入,使得设计进而变为“科学,技术与人文三者的统一,设计学科的发展进入了新境界。www.dolcn.com 三、电脑平面设计的教与学
九十年代末期,我国的家庭计算机购买普及,设计院校也大都建立了各自的计算机教学机房,计算机辅助设计从此兴旺。计算机引入设计教学,产生了三个方面的新关系。 第一层面的关系是学生与计算机的关系,学生容易对计算机形成依赖。其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点;传统手法为主的平面设计时期,他们身处在三维空间中,视、听、触觉都处于兴奋状态,同时身体也会有某些运动。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时,他们从台前走到了幕后,面对屏幕,眼睛看到的是一个二维的世界,虚拟的世界,一个既无限制又有限的人为空间, 身体运动变为鼠标的坐标移动,设计主体被打乱。第二点;这与计算机提供的“方便”有关。计算机图形直观且易于操作,省事省时;计算机运算稳定且有逻辑性,这方面大大强于人脑;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平面设计一度变得“简单”起来,有人开始相信“计算机万能”。 但是,通过与传统平面设计教学成功实践的比较,我们发现,正是传统的设计教学,成为设计思维的真正支柱。传统的设计程序中,大家虽然用的是纸和笔,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设计主体是自己。坐在屏幕后的设计者,既是主角,又是观众,既是参加者,又是评判,在设计者没有很强的审美能力、全面的艺术素质的前提下,往往不能很好地转换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从而不能适应计算机这种新工具提供的新的工作方式。其实,在计算机设计中,同样存在厚度、彩度、透明度、光源与明暗,设计者必须将感觉、激情以另一种表现形式体现出来,追求计算机设计的人性化,进行人机对话,不拘泥于软件提供的基本功能,敢于大胆尝试,更重要的是加强自身艺术修养和设计思维的培养,提高在计算机面前的艺术自控能力。 第二层面的关系是教师与计算机教学的关系。有些专业课教师不了解计算机,开始表现出很好的意愿和兴趣, 但在具体实践后,有人迷惑、甚至拒绝,由于“计算机设计不仅是相关艺术院校专业必修的一门知识,而且是数字化时代高等艺术院校每个大学生必备的文化基础”,于是设计院校都配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师,这样又出现了计算机设计教学与传统设计教学衔接不好的现象。主要是计算机设计教学与传统设计教学次序混乱,目标不明。 笔者以为,计算机设计教学要分三个层面的培养目标进行,即制作、创意、创造。计算机教学要教会学生如何制作,例如:如何用软件,如何用计算机排版,拼版,制版。但是学生光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目前,这些专门教授计算机使用的课程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小,一般在平面构成、色彩理论、图形创意等课中穿插计算机使用,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有些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甚至为了强调手绘功夫,摒弃完全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值得我们思考。接下来,教师应教学生如何进行计算机创意,指导学生如何避免计算机生硬、死板等弱点,将计算机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融为一体,转技术为技能,将软件功能组合发挥到尽可能大限度,创造出新的视觉形态。再接下来, 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形而上”的设计创造。这需要创新思考,紧扣设计主题与要求进行,似乎又回到了传统的教学中,只不过大家走过了一个技术应用的历程。 第三层面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21世纪,技术正从新构造着我们整个世界。在科学和技术面前,教师与学生是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有时,学生与计算机沟通越深, 教师就更难参与其中,其任务也越重,因为教师处于一个艺术创意、传媒更新、高科技传授、传统与现代的交叉点上, 教师自身也要适应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是一分为二的,她给设计带来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现象,希望这把剑是由科学、技术、艺术三者共铸,发出人性的光芒! www.dolcn.com 参考文献: 1. 马克·第亚尼著.滕守尧译.非物质社会[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 COLLINS, Michael,Towards Post Modernism[M],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s 3. Charlotte&Peter Fiell,Design Of The 20TH Century[M], Taschen
Abstract: This essay proves the developments of digitalization of graphic design from three respects: there are a lot of Info graphistes, the unique languages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he new relationship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graphic design C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