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论坛工作学习自考专版 → 自考“大学语文”小说

分享到:

  共有573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自考“大学语文”小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自考“大学语文”小说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5/3 23:47:39 [只看该作者]

贴子已被锁定

第一篇 《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本篇选自《世说新语。汰侈门》。汰侈,指过份奢侈,骄纵。石崇:字季伦,历任刺史、卫尉等重要官职,是当时富豪,后为赵王伦所杀。王恺:字君夫。父名肃。姊嫁司马昭,生司马炎(即晋武帝)。官至龙骧将军,骁骑将军,散骑常侍。争豪:比赛富有。

  一、朗读原文。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二,作家作品。作家是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长沙景王刘道怜的次子,过继给临川王刘道规。武帝永初元年(420)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今江苏扬州)刺史等职。性简朴,爱好文学,门下抛聚了不少文学名士。

  《世说新语》是一本按内容分类的笔记小说集。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品藻等三十六门(类),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东晋年间许多贵族、名人的言谈逸事,反映了魏晋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书中崇尚清谈,宣扬魏晋名士风度,但也是一些揭露黑暗现实、抨击残暴奢淫、表彰美德善行的记述。文笔朴素、简练、生动,善于选用富有典型性的言行来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对后代的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三,文体知识这是一篇小说。这是一篇按内容分类的笔记小说。

  四,主题,这个笔记小说通过石崇与王恺争豪斗富的丑恶表演,揭露了东晋门阀豪富穷极奢侈的生活态度和依丈财势飞扬跋扈、骄横暴戾的品性。

  五,疑难词句。

  1.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饰舆服。争豪:比赛富有。穷:极,尽。绮丽:指华丽的衣物。舆服:车辆与衣服。

  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柯:树枝。扶疏:繁茂分披的样子。罕:少有。比:比较。指物枝可比可并。

  3.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疾:通“嫉”妒忌。色:脸色。厉:严厉。

  六,层次分析。

  全文可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开头两句话简洁石崇与王恺极力争豪比富。

  第二层,从“武帝,恺之牲甥也”到“世罕其比”,交代金武帝是王恺的外甥,曾送给王恺一株极其珍贵的珊瑚树。

  第三层,从“恺以示崇”到“如恺许比甚众”。描写石崇击碎王恺的珊瑚树,炫耀自己的珊瑚树的经过。

  第四层,最后一句,写王恺“惘然自失”的心情。

  七,写作特点。

  1.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一是身份的对比,王恺贵为皇帝之亲舅且皇帝每每助恺,然而,豪富却比不上石崇;可见石崇之豪富已超过皇亲国戚。

  二是先写王恺珊瑚树的珍贵,“世罕其比”,看来,石崇应甘拜下风了。然而出乎意料,石崇一挥手就将王恺的珊瑚树击碎了,接着又叫左右端出许多株“光彩谥目”的珊瑚树,令皇帝所赠之宝黯然失色,这种铺垫反托产生了强烈效果。

  三是人物神态对比。用王恺的惘然自失“来映衬石崇的飞扬跋扈。

  2.以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刻画人物的特点:文章分三层次生动刻画王恺在比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他先是以示崇骄傲,主动示宝炫耀,自鸣得意,根本不把石崇放在眼里;当石崇击碎他的宝物时又十分惋惜,且“声色甚厉”;最后看了石崇的宝物时则“惘然自失”。像斗败的公鸡狼狈不堪。三个层次都是几笔简单的勾勒就准确而鲜明地展示了王恺,乍起骤落的心理变化过程,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八,学习要点。

  1.本文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2.本文共分四个层次。开头两句是第一层,简介石崇、王恺争豪斗富的概况。

  第二层由“武帝,恺之甥也到”世罕其比“,介绍王恺因与晋武帝的舅甥关系而常得帝之助,及得赐珊瑚树一事。恺以示崇至”如恺许比甚众“是第三层,写石崇击碎王恺的珊瑚树,并拿出自己的予以炫耀。末句是第四层。即王恺的心情。

  3.是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石崇的豪富及其飞扬跋扈的个性。

  王恺是皇之舅,他在与石崇斗富的过程中一直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其次又得到皇帝所赐的“世罕其比”的珊瑚树,理应占据上风。但当他持之以向石崇夸示之时石崇却击碎了这株珊瑚树,而令手下人取出众多的珊瑚树,其中“如恺许比甚众”,而“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可形成鲜明的对比。占据了压倒的优势。由此可以看出石崇之富不仅非王恺比,武帝也不如。

  石崇飞扬跋扈的性格,在同王恺的对比中展现。王恺得武帝所赠后,“以示崇”,骄纵之态可见。石崇击碎珊瑚树之后他“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但当石崇展现自己的珍宝时,他就惘然自失。王恺由自傲转为自卑。石崇“击”之激烈而“曰”之平淡,两相对照,一外露,一内敛,外露者骄而易折,内敛者刚而自矜。王恺只是衬托了石崇的真正的飞扬跋扈、不可一世。

  4.石崇与铁如意击碎珊瑚树对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有重要作用。王恺的珊瑚树为皇帝赐。石崇却一击即碎,既出乎人的意料,又在激变之中出效果:展示出他极其骄狂、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性格,同时在“争豪”而有结果的背后,突出了文章揭露豪门骄纵,奢侈,飞扬跋扈的主题。

  九。古文今译。

  石崇与王恺比赛谁最富有,双方都极力用最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辆、衣冠。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恺。他曾经把一株高二尺左右的珊瑚树送给王恺。(这株珊瑚树枝)叶繁茂,世上少有能与之相类的。王恺把它拿给石崇看。石崇看过之后,用铁如意敲击它,手一挥起,珊瑚树就碎了。王恺感到惋惜,又以为石崇妒忌自己有这样的珍宝,声音和脸色都十分严厉。石崇说:“不值得傲懊恨。现在我就还给你,”于是吩咐身边的人把自己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有高达三四尺的,枝条美丽,世间绝无仅有,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株,与王恺那株不相上下的珊瑚树有很多,王恺不由得感到怅惘,心中若有所失。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5/3 23:48:02 [只看该作者]

第二篇 《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选自《红楼梦》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和三十四回“情中情回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标题是编者加的。

  下边摘要朗读。

  话末说完,把个贾政气得面如金纸,大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书房去,喝命:“今日再有人来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就交与他和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

  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便知又是为宝玉了,一个个咬指吐舌,连忙退出。贾政喘吁吁直挺挺的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连声:“拿宝玉来!拿大棍拿绳来!把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到里头去,立刻打死!”众小厮门只得齐齐答应着,有几个来找宝玉。

  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凶多吉少;那里知道贾环又添了许多的话?正在厅上旋转,怎得个人往里头捎信,偏偏的没个人来,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妈妈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他,说道:“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偏又耳聋,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做“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呢?”

  宝玉急的手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逼淫母婢;只喝命:“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宝玉自知不能讨饶,只是呜呜的哭。贾政还嫌打的轻,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板子来,狠命的又打了十几下。

  宝玉生来未经过这样苦楚,起先觉得打的疼不过,还乱嚷乱哭,后来渐渐气弱声嘶,哽咽不出。众门客见打的不样了,赶着上来,恳求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劝解!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

  众人听这话不好,知道气急了,忙乱着觅人进去给信。王夫人听了,不及去回贾母,便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扶了一个丫头,赶往书房中来。慌得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贾政正要再打,一见王夫人进来,更加火上浇油,那板子越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

  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保重。且炎暑天气,老太太身上又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我已不孝;平昔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结果了他的狗命,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一夫妻分上。我如今已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弄死他,岂不是有意绝我呢?既要勒死他,索性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如一同死了,在阴司里也得个倚靠。”说毕,抱住宝玉,放声大哭起来。

  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一片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去,由腿看到臀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苦命的儿”来。因哭出“苦命儿”来,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李纨、凤姐及迎、探姊妹两个,也都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李纨禁不住也抽抽搭搭的哭起来了。贾政听了,那泪更似走珠一般滚了下来。正没开交处,忽听丫环来说:“老太太来了——”一言末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就干净了!”

  贾政见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摇头喘气的走来。贾政上前躬身陪笑说道:“大暑热的天,老太太有什么吩咐,何必自己走来,只叫儿子进去吩咐便了。”贾母听了,便止步喘息,一面厉声道:“你原来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叫我和谁说去!”

  贾政听这话不像,忙跪下含泪说道:“儿子管他,也为的是光宗耀祖。老太太这话,儿子如何当的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了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儿就禁的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日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着!”说着,也不觉泪往下流。贾政又陪笑道:“老太太也不必伤感,都是儿子一时性急,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贾母便冷笑两声道:“你也不必和我赌气,你的儿子,自然你要打就打。想来你也大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早离开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命人:“去看轿!——我和你太太、宝玉儿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答应着。

  贾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儿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为官作宦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是不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贾政听说,忙叩头说道:“母亲如此说,儿子无立足之地了!”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不许你打!”一面说,一面只命:“快打点行李车辆轿马回去!”贾政直挺挺跪着,叩头谢罪。

  贾母一面说,一面来看宝玉,只见今日这顿打,不比往日,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王夫了与凤姐等解劝了一会,方渐渐的止住。

  二,作家作品曹雪芹(约1715——约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祖居辽阳,很早就入了满籍。从他曾祖父起,三代任江宁织造。祖父曹寅,颇有文才,是有名的藏书家,曾主持刊印《全唐诗》,深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少年时代,过着“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富贵奢华生活。到雍正初年,因受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边,其父免职,产业被抄,举家迁居北京。从此家道衰落,生活日趋艰困。晚年移居北京西郊,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日子,贫病而卒,时年不到五十。

  雪芹素性放达,嗜酒健谈,能诗善画,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家族的盛衷变迁,使他深深地感受到封建贵州阶级的腐朽残酷和内部的倾轧离析,遂以毕生精力,创作《石头记》(即《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但终因贫病早卒,只留下前八十回的定稿,未能完成全书。

  曹雪芹生平所处的“康乾盛世”,实际上是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的“末世”。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初期的民主主义思想已经产生。《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从多方面对腐败、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歌颂了贵族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反映出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民主思想,显不出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语言优美生动。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看,《红楼梦》都达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今流行本为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二,文体知识。《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本文选自读出三十三,三十四回。

  四,主题。通过宝玉挨打这场父子冲突,反映出封建社会大家庭内部的叛逆者与封建卫道士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表现了贵族大家庭中封建正统势力对叛逆者的镇压,反映了这个千疮百孔的封建大家庭行将灭亡的历史趋势。

  五,疑难词句。

  1.下官来此,并非擅造潭府。擅:超越职权,独断独行。造:到。潭府:旧时对别人住宅的尊称。

  2.大人即奉王命而来,不知有何见谕?望大人宣明,学生好遵谕承办。见谕:告知给我。谕:旧时上告下的通称,又可解释为“理解”、知道。宣明:是讲清楚,讲明白。

  3.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停:是成数,一成叫一停。与:交往。厚:深。

  4.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就交与他和宝玉过去。冠:官爵。家私:财产。一应:是一道,一齐。

  5.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赶着上来,恳求夺劝。门客:指投靠官僚,以陪伴主人聊天为乐为业的文人清客。不祥:不吉利,意为打得太凶,要出大事了。夺劝:夺板子。

  6.你虽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吗?

  沉心:指往心里去,造成不愉快。

  素日:平时。

  恣心:放纵之心。

  六、结构分析

  从内容上看全文围绕宝玉挨打一事的展开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宝玉挨打的原因。

  这一部分又包括三个环节:

  (一)因宝玉金钏跳井自杀而“五内摧伤”,会见贾雨村时全无一点慷慨挥洒的谈吐,委委琐琐,应对不似往日,使贾政心升不满;

  (二)是宝玉置尊悲与不顾,对戏子琪官私混一起惹恼了忠顺王爷,忠顺王府派人到贾府追查琪官的下落,使官玉与戏子交往的内情暴露,贾政怒火中烧;

  (三)是贾环出于嫡庶嫉恨,乘机进谗言,将******金钏的罪名强栽在宝玉身上,更使贾政怒不可遏,于是宝玉挨打的命运便注定了,以上是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而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贾政痛恨宝玉,鄙弃功名利禄,不走仕途之路,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功夫,不能成为他的继承人,他痛恨宝玉的离经叛道,这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对判逆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二部分:着重描写宝玉挨打的经过。

  这一部分也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贾政下狠心痛打宝玉,先不准任何人向里面报信,接着逼小厮们狠打,还闲小厮们打得轻,又自己夺过板子狠命痛打。

  (二)是王夫人闻讯赶来,苦苦相劝,贾政怒火难消,竟要拿绳来勒死宝玉,“以绝将来之患”,王夫人以“弄死宝玉,岂不是有意绝我”哭劝,使贾政长叹落泪。

  (三)是贾母“摇头喘气”地赶来,动用了母亲的身份和孝道的威力,使刚才还怒火冲天的贾政即刻变得“苦苦扣求无罪”,终于平息了风波。

  第三部分:写宝玉挨打后,贾府上下探望宝玉的情景。这一部分先写袭人精心护理,探查宝玉挨打的原因。接着写宝钗送药,他“手里托着一丸药”出场,先关照伤药的用法,再询问伤情,又体贴安慰,真情微露,当袭人说起薛潘与宝玉挨打的干系时,宝钗一番堂皇正大的话,不仅为自己的哥哥开脱了干系,也给袭人留了面子,还打动了宝玉,在劝慰中明确的透露出对宝玉不听人劝,不在外面大事上做功夫的埋怨。最后写黛玉探伤,她对宝玉挨打,心疼至极、又无可耐何。一片真情,情不自禁的流露出来:“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半天,只哽咽着说了一句未经深思熟虑、言不由忠的话。当听说凤姐来了时又慌忙从后门逃走,不愿受人嘲笑。

  七、人物形象分析

  贾政:是一个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他不允许儿子离经叛道,逼着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当宝玉背道而行,不符合他的心愿时,他下令痛打宝玉,甚至要亲手勒死他。他痛打宝玉,并不是宝玉做错了几件事,而是怕宝玉反判,贾府将失去继位人,甚至要酿成宝玉“弑君弑父”坏了他在官场的大事。为了光宗耀祖,他必须除掉宝玉这样的逆子。这一切显示出封建正统势利代表者的狠毒可怕的本性。但是,另一方面。同样为光宗耀祖,他又必须培植好宝玉这唯一嫡出的独苗,所以在贾母赶来后,他则躬身陪伴笑,毕恭毕敬,甚至连自己后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这充分表现出他既要忠又要孝的封建卫道者的本质。

  王夫人:宝玉被毒打时王夫人赶来哀劝阻拦,她的态度是既心痛儿子,又恨他判逆;既阻止毒打,又责备宝玉,王夫人苦苦哀劝,除了亲子知情外,还出于维护自己在贾府的统治地位的需要。她虽然深为荣国府主妇,但如果失去了宝玉她在贾府的地位、财产、权利就得不到保障,她的将来就没有了依靠。在那母以子贵的社会里,宝玉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她必须首先保住宝玉,然后才是教训宝玉,其实王夫人对宝玉素日的乖僻判逆行为也是极为不满的,她希望宝玉能象死去的贾珠那样,“入于仕途政路”。在训导宝玉光宗耀祖上,他与贾政是一致的。

  宝钗: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影响的大家闺秀,惯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从来都显得稳重端庄;谨守礼法,宝玉挨打后,她“手里托着一丸药”出场,进来后,先仔细关照伤药的用法,再询问伤情,又体贴安慰,仍是她那稳重端庄的大家闺秀风范,但在寻问宝玉的伤情时,与她平日的冷漠似乎不同,她微露真情,却又话到嘴边留半句,犹抱琵琶半遮面,既透露了她爱慕宝玉的真情,也有少女本能的羞涩,但她又很快的刻制自己,又显出一种规守封建礼法、固做矜持的味道。当袭人说起薛蟠与宝玉挨打的干系时,她解说得圆滑得体,既开托了自己的哥哥,又给袭人下了台阶,还打动了宝玉,表现了她善于八面玲珑,很会做人的特点。

  黛玉:是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判逆女性。她自幼父母双亡,寄身外婆家,先自有了孤独凄凉之感,也使她养成了既多愁善感,又孤僻傲世的性格。当宝玉挨打后,她前来探伤、情不自禁的“推他”,真挚情感使她顾不得封建礼法。她的“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她抽抽咽咽的对宝玉说:你可都改了罢!这憋出来的半句话,饱含着她内心极其复杂的感情波澜:她为宝玉挨了毒打而心痛,她同情、理解宝玉,但一时又不知说什么好。当听说凤姐来了时,慌忙从后门逃走,表现了她深感封建礼教的威压,不愿受人嘲笑,孤高自傲的性格。

  八、写作特点

  (一)作品将众多人物置于同一尖锐矛盾冲突中,通过他们对宝玉挨打这一典型事件的各种不同态度的具体描绘,揭示出他们的不同性格特征,披露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贾政是一个忠实封建主义的为道士,为了消除“弑君弑父”的后患,以至要亲手打死自己的亲生儿子;贾宝玉是一个避弃封建礼教、虽惨遭毒打仍不思改悔的贵族判逆者;薛宝钗是一个八面玲珑,深受封建礼教熏陶的贵族少女;林黛玉则是一个感表纯真、与贾宝玉有着相通判逆心性的贵族少女。

  (二)作者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的白描来刻划人物,而且不同人物有各自不同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有了鲜明生、动栩栩如生的个性特点。贾母与王夫人同为宝玉的长辈,对宝玉挨打的反应却不相同:贾母平日溺爱宝玉,此刻用贾家太上皇身份恩威并施;令贾政扣头谢罪,王夫人爱子心切,却只能以哭泣相劝,并痛悼大儿子早世,同一场景,她们的心理活动与话语也不相同。而宝钗、黛玉探伤时的表现不同,就更为明显:宝钗探伤时半规劝、半露情,即大方得体,又欲露欲掩的心态,黛玉既痴情又惧怕的复杂心态,刻上的尤其深微。

  (三)作者叙事有条不紊,行为章持有度,情节跌荡起伏、语言生动传神,表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

  九、学习要点

  (一)识记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

  (二)宝玉挨打的导火线及其根本原因。贾政对宝玉平时不在仕途经济上用心早已不满,与优伶交往以至王府派人查询,以及贾环出于嫡庶间矛盾而挑拔是非成为挨打的导火线。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在于与其父贾政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宝玉是不以仕途经济为念、反对封建礼教的判逆者,而贾政是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忠实为道士,可谓水火难容,由于上述导火线的引发终至挨打。

  (三)贾宝玉的性格特征。他虽是贵族子弟,确又是贵族中的判逆者,从他的行为可见出判逆的性格,在本文中主要表现有三:

  1.是与贾雨村会面时全无一点慷慨潇洒的谈吐,因为他对一味钻营脏枉法的仕途经济非常反感。

  2.是他为丫环金钏的投井而死“五内摧伤”,说明他不分高低贵贱,由其对于被压迫女子的悲惨命运具有可贵的同情心。

  3.是与人伶人蒋玉函往来并成为至交,互赠信物,具有渺视礼教、平等待人、尊重个性的精神。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宝玉挨打后并无悔改之意,反而在判逆的路上走得更远。这主要表现在被打后,当姐妹们来探望时,他所想的仍然是”一生事业“,终然尽付东流,也无足叹惜了,他的知己林黛玉也无足叹息了”。他的知己林黛玉出于对他的爱护而做你可都改了罢之劝时,他说:“你放心。别说这样的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4.贾政的性格特征及其政治本质。他是一个坚定而顽强的封建卫道士,道貌岸然,却又庸俗于腐 ,他处于对判逆思想的恐惧,甚至不顾亲情而极残忍地欲置宝玉于死地。他逼迫贾宝玉走读书求功名的仕途经济之路,对宝玉的偏离或背道而驰,由训斥以至棒打;对宝玉的与丫环“厮混”,同“戏子”来往均非常恼火,说明他恪守封建等级制度,坚决维护封建礼教的坚定性。

  贾政在母亲前是十足的孝子,迂腐之中也见出对封建礼教的信从,但一旦意识到宝玉的判逆道路将发展到“弑父弑君”,为杜绝封建家族的后患,维护封建制度的根本利益,竟置贾母爱孙之情、王夫人养儿防老之念于不顾,欲将宝玉打死,这就是作为封建卫道士政治本质的充分暴露。

  5.作者通过宝玉挨打事件,从个人的不同态度上,来揭示各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为判逆者的贾宝玉虽被打而毫无改悔之意,而封建卫道士的贾政,因恐惧而不惜下毒手,不顾亲情而十分残忍,贾母的事后干预,使他陷于“忠”与“孝”的矛盾中;家族的真正主宰贾母自然也是礼教的维护者,但出于对宝玉的溺爱而在事发后以“回南京”为要挟,以“不孝”制止惩治“不孝”,表现出亲情居于上风的心理,王夫人同样维护礼教,宝玉却毕竟是亲生儿子,更有老来怙恃的利害关系,所以哭时由“玉”而“珠”,反映出内心的矛盾;薛宝钗是封建正统的淑女,虽在宝玉挨打后不自觉地而由怜而露爱意,却十分矜持得体;林黛玉与贾宝玉思想相近,出于对宝玉的爱,对其挨打竟哭肿双眼,情急而失态,痴情可见。贾宝玉与贾政尖锐对立,终有打与被打的极端之举;贾母与王夫人有相近的利害关系,但身份、地位不同,言行与心理也不同,可谓同中有异。宝钗、黛玉都是贵族少女,都爱宝玉,但因思想、性格不同,探望之时的举止言行也大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5/3 23:48:58 [只看该作者]

第三篇 《嘱咐》

  一、作家作品

  孙犁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和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传奇》等。

  二、文体知识

  《嘱咐》是一篇短篇小说。

  三、时代背景

  小说写于1946年。艰苦的八年抗战刚刚结束,广大人民热切盼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国民党反动派又挑起内战,大肆向解放区进攻。面对这一形势,解放区军民以“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精神积极必战,于是八路军大部队又转到冀中平原与国民党做战,从此解放战争的序幕在全国揭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四、主题

  小说描写了一个八路军战士水生在抗战刚刚结束、解放战争即将爆发的紧急时刻回家探亲,与离别了八年之久的妻子相聚一个夜晚又再次离别的故事,反映了根据地人们八年抗战中的艰苦生活和顽强的奋斗精神,表现了革命夫妻之间的深情厚意,以及他们为了革命大业的深明大义,相互支持的品格,反映出根据地人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夺取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

  五、结构分析

  小说可以看作三个部分。小说按时间顺序记叙,从水生回家路上、到家中夫妻相聚、再到离家路上三部分,连贯流畅,结构分明。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微微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叙写水生归家探亲路上的心情和思念。

  作者先写了水生的身份,八年抗战的经历和归家的原由,再写眼前的现实景象,激发起他对家乡浓烈的情感,最后写他离家越来越近,对父亲和妻子的思念也越来越急切。这一部分是以水生归家的路线为结构线索,随着水生与家的距离越来越近,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越来越急切、炽烈。

  第二部分:从“晚色昏迷的时候”到“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主要写水生与妻子久别重复的情景。

  作者先写妻子猛然见到丈夫出现在眼前时的一怔、一笑、一哭和情不自禁的忙乱;再写夫妻两人叙说家长和彼此倾吐思念之情;然后又写妻子知道丈夫只住一夜后的反应。这一部分是以水生嫂的情感变化为发展线索,随着事态的变化,层层深入地揭示了她美好的内心世界和品格。

  第三部分:从鸡叫三遍,女人就先起来给水生做了饭吃到结束描写妻子撑冰床送丈夫上路的情景和嘱咐,点明了小说的主题。作品先写出出村时,妻子要求水生到爹的坟上看看;再写冰床上的水淀上滑行时,两人关于快慢的议论;最后妻子说出了对丈夫的嘱咐:“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你胜利的消息。”这是小说的思想重心所在。

  六、学习要点

  1.主人公水生嫂的主要特征。

  水生嫂是一个根据地农村青年妇女,经过艰苦磨炼与革命教育,既具有中国妇女应有的传统美德,又有根据地人民特有的时代风采。

  温柔重情,水生嫂夫妇分离八年后又重逢的那一夜,水生嫂问及水生两次是否“想家”,是否“想我”,甚至要水生回答“怎么想法?”并直率地诉说对水生的思念,那种接连不断、直言不讳的提问与倾诉,将水生嫂细柔多情的女性心理情感表达的极为生动、真切。

  刚毅有志。抗战八年中,水生嫂与年迈的公公幼小的女儿厉尽艰难,但在水生重逢时,只诉说“爹是顶不容易的一个人”,却一句不提及自己的辛劳与艰险。而水生还是从妻子身上,“那自纺自织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中看出“一种深藏的志气”。同时在这八年中,她用那冰床子,竟送过无数的八路军,坚忍地担起了一个根据地妇女支援前线抗战的全部责任。

  深明大意。仅管夫妻间仅只一夜的团聚,水生嫂确深明大义,大清早就亲自用冰床子送丈夫归队。在送别时,一而再,再而三的嘱咐,不仅表示了对水生出去是为打开一条活路的理解,又要求水生好好打仗,坦露自己对水生致死不变的情义,并且对胜利充满信心,体现了根据地人民在对敌斗争中的成熟与高度觉悟。

  2.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色。小说以水生夫妻久别重逢、一夜相聚而又话别为主要内容,刻意表现别后情话、临行嘱咐为中心的夫妇对话,从而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话中有提问、回答,还有独白,都朴实自然饱含感情,又符合人物身份。比如水生嫂撑冰床子送水生时的那段对话:水生警告说“你慢一些”,担心妻子“擦破了鼻子”出危险,显然满怀着关心与爱意;而水生嫂却回答说:同志!我们送你到战场上去呀,你倒说慢一些,在这八年里你知道我用冰床子送过多少次八路军。这一席话活现出水生嫂活泼、开朗又深明大意的性格特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5/3 23:50:13 [只看该作者]

第四篇 《米龙老爹》

  1870年7月普法战争暴发,法国大部分领土处在普鲁市军队的铁蹄之下。面对普军的蹂躏,统治阶级官僚或通敌媚外、或望风而逃、或苟且偷生;而广大下层人民却站出来,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斗争,表现出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莫泊桑有见于此,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许多讴歌下层人民英勇杀敌和维护民族尊严的短篇小说,《米龙老爹》即是其中的一篇。小说于1883年5月22日发表于《高卢人日报》。

  一、作家作品

  《米龙老爹》作者莫泊桑。莫泊桑(1850-1893),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诺曼第省耶普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应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同时拜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刻苦学习写作。

  1879年,以左拉为首的六个文人在巴黎市郊梅塘别墅聚会,商定以普法战争为题各人写一篇小说,汇成《梅塘小说集》。次年,小说集问世,莫泊桑以《羊脂球》独占鳌头,一鸣惊人。此后十年内,莫泊桑共写短篇小说三百多篇、长篇小说六部、游记三本以及许多文学评论和政论文章。莫泊桑一生备受病魔折磨,1893年7月6日终因精神病严重发作逝世。

  莫泊桑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和弊端以及资产阶级的虚伪、堕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暴露和针砭。他善于发现小人物身上的健康品质,并形诸笔端。他的短篇小说以笔触细腻、章法多变、舒展自如、自成一体而饮誉世界,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

  二、文体知识

  《羊脂球》是一篇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以笔触细腻、章法多变、舒展自如、自成一体而饮誉世界。

  三、时代背景

  1870年7月普法战争暴发,法国领土大部分处在普鲁士军队的铁蹄之下,面对普军的蹂躏,上层统治阶级或通敌媚外、或苟且偷生;而广大下层人民却站出来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斗争,表现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感于此莫泊桑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许多讴歌下层人民英勇杀敌的维护民族尊严的短篇小说,《米龙老爹》即是其中的一篇,发表在1883年5月22日的《高卢人民报上》。

  四、主题

  小说描述了普法战争中一个普通法国农民米龙老爹孤胆杀敌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大义凛然的农民英雄形象,表现出法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主义和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结构分析

  小说是写儿子对父亲的回忆,采取倒叙的形式。全篇小说按行文顺序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题写现实场景。作者先描写了一幅法国诺漫底田园风光,由远及近的推出了一派农家乐的场景;接着写主人在午餐时面对着葡萄藤,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当年在这块土地上牺牲的米龙老爹。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其实内在的意义十分丰富,他将现实和平安乐的生活和沦陷时代腥风血雨的年月作了对比,暗寓着幸存者和后代对壮烈牺牲的米龙老爹的怀念之情。抚今追昔,顺理成章地引出下面的故事,在感情和意念上为后面的故事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是审问,笔墨追忆到往昔。写普鲁士侵略者对米龙老爹由夸奖、信任到怀疑,再到逮捕、审问的发展过程和米龙老爹对自己的所做所为供认不讳。普军占领这块土地后,受到了米龙老爹的殷勤的款待和安置,致使他们对米龙老爹“除了夸奖之外真没有一句闲话”,但不久十几名普鲁士骑兵相继失踪和毙命,侵略者开始对每一个法兰西人,心存戒备。米龙老爹终因脸上出现刀痕而被逮捕。普军团长亲自审问米龙老爹,初看起来不过是想从这老农夫这里找到破案的线索,抓到凶手,没料想到这个一直殷勤款待他们的矮瘦的老人竟一口承认自己就谋杀掉大量普军的人,只是最后一次失手,脸上被砍伤才使他被逮捕。

  第三部分:是米龙老爹的口供,写他复仇的心理和他毙杀普鲁士骑兵的经过。重点写他第一次得手的细节和最后一次的不幸败露。普军做梦也没有料到,就是这样一个外表愚顿的乡下老头,竟先后杀死了十六个土军骑兵。这一部分着力刻画老人的勇敢和机智。

  第四部分:又回到了审问现场,写米龙老爹慷慨就义。他坦然地交代了自己复仇的动机;拒绝了求生的可能。啐了普军团长一口唾沫后壮烈牺牲。

  这篇小说的中心是在塑造爱国者米龙老爹的英雄形象,正文三部分即是三个层次。在第一层次中米龙老爹的性格已初具轮廓,后两部分则是一步步深入刻画从而使米龙老爹的形象更为丰满、具体、生动。

  六、学习重点

  (一)认知小说故事发生的历史的背景,小说描述了一个普通法国农民孤胆杀敌的故事,该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

  (二)概括小说主人公米龙老爹的性格特征。小说成功的塑造了法国农民米龙老爹的英雄形象。他的性格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爱国主义的复仇思想。普鲁士军队侵占了米龙老爹的田庄,抢劫了他的草料与牛羊,他决心要向侵略者讨回来,同时普军以前杀了他的爹,现在又杀了他的小儿子,他与普军有三代人的冤仇,因此,强烈的复仇思想充溢了他的心灵。米龙老爹本来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但侵略者的霸道与残酷使他忍无可忍,于是采取了以命抵命的复仇行动。这是一种朴素的农民式的爱国主义思想。

  2.机智、勇敢的品格。米龙老爹的机智表现在对敌人的憎恨不露声色,平日里,他竭力款待他们,对敌人“始终是殷勤的”,换得敌人对他的信任,在复仇中,他以计取胜,以伪装的形式诱骗敌人,从而将其杀死。米龙老爹的勇敢表现在孤胆杀敌,他已是六十八岁的老人,却敢于跟全副武装的敌人搏斗。

  3.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他被捕后神色安祥、毫无惧色,相反当敌军团长提出留他性命的条件时,他“绝不细听”,向敌人劈面吐了一口唾沫。在临刑时,他“始终安闲自在”,并向儿孙“送了一阵微笑”。这种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表现了法国人民“可杀不可辱”的民族气节。

  (三)理解小说所用的倒叙方式。小说采用了倒叙方式,先描写一副丰收在望、充满喜悦之情的田园风光,然后抚今思昔,顺理成章地引出往日艰苦斗争的故事。这种方式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悬念使小说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小说开头有这样一句话:那只葡萄,正种在老爹从前被人枪决的地点。这里已设置一个悬念,老爹是谁?为什么被枪决?读者一开始就被悬念抓住,引起阅读的性趣。二是开头部分的描写,暗寓着幸存者和后代对壮烈牺牲的米龙老爹的怀念之情,并为故事做了情感上和内蕴上的铺垫。

  四、理解小说以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方法交互使用的特点和作用。

  小说先用第三人称叙述,而让米龙老爹用第一人称回答普军团长的审问,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他的性格;中间是通过米龙老爹的口供来交代他毙杀16名普军的经过,应当用第一人称,却又改作第三人称,这不仅可以避免呆板、单调,而且这种全方位的叙述,较之第一人称更容易将事情说清楚。

  五、理解小说中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部分,对表现主要人物性格的作用。小说的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很出色。其肖像描写主要是这一段:“身体短瘦……这些脉管延到腮股边失踪,却又在鬓角边出现”。惟妙惟肖的刻划了一个老实八交的农民形象。细节描写主要有两处:一是米老爹有两次向普军团长吐唾沫;二是敌军在审讯米龙老爹时,“老翁挺起了关节不良的脊梁,并且用一种谦逊的优雅的休息姿态在胸前叉起了两只胳膊,说明他被捕后的安闲自在,毫无畏惧,把生死置之度外,表现了老人视死如归的精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5/3 23:50:27 [只看该作者]

第五篇 《麦琪的礼物》

  一、作家作品

  《麦琪的礼物》作者是欧。亨利,欧。亨利(1862-1910),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医生家庭。幼年丧母,十五岁即浪迹社会,做过药房小伙计、牧场放羊工、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银行出纳员。1896年,奥斯丁国立银行发现现金短缺,传讯欧。亨利。他自知清白,但有口辨,被迫离家出逃,改名换姓,去拉丁美洲避难,历经艰辛。翌年,妻子生病,

  他回家探望,被捕入狱。在狱中,他担任药剂师,并开始以欧。亨利的笔名写作短篇小说。出狱后,他来到纽约,经常出入小客店、小酒家、贫民窟和下等剧院,自觉为小人物立言,自命是纽约四百贫民的代表。在十几年间,他共创作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藤叶》等。他的小说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小说情节生动,构思巧妙,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而又不悖情理,历来为人所称道。

  《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的短篇杰作。麦琪,指基督初生时从东方来耶路撒冷给他送礼物的三贤人:梅尔基奥尔(光明之王)赠送黄金表示尊贵;加斯帕(洁白者)赠送乳香象征神圣;巴尔撒泽赠送殁药预示基督后来遭受迫害而死。麦琪首开圣诞馈赠礼物的风俗。

  二、文体知识

  《麦琪的礼物》是一篇短篇小说。

  三、主题

  圣诞节前夜家境贫困的德拉和杰姆夫妇忍痛割爱,为对方买了最心爱的圣诞礼物,但当他们互相赠送时,却发现两件心爱的礼物都变得没有用处了。小说通过这样一个巧合而动人的故事,反映了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赞美了主人公的善良心地和纯真爱情。

  四、结构分析

  小说以礼物作为叙事发展线索,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女主人公德拉为丈夫买礼物的事。在这个极其贫困的小家庭中,夫妻相亲相爱,临近圣诞妻子德拉想送给丈夫一件称心如意的礼物,无耐经济窘迫、力不从心,她伤心的抽泣。猛然间他发现了自己那头令人欣赏不已的金发正是财源的来源,于是,德拉毫不犹豫地用他换钱为丈夫的金表配了一条金表链。忘我的精神换来了具大的精神上的慰藉,她兴冲冲的回到家,等待丈夫归来送给他这件珍贵的礼物。

  第二部分:从丈夫杰姆进家门开始,主要是写夫******换礼物,作者先写杰姆一进门就看到了剪了长发的妻子的惊愕,再写德拉看到丈夫的礼物发梳时的惊喜与心酸;然后写德拉拿出表链要给杰姆的表配上时,确发现杰姆是卖掉金表才买回全套发梳。崇高的牺牲换来的竟是莫大的遗憾!但他们即可从彼此的牺牲中感受到了巨大精神上的慰藉,因为他们拥有美好纯真的爱情。

  第三部分:是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指出德拉和杰姆的看似是“无谓的牺牲”却是最高贵、最聪明不过的,从而点明主题:他们就是当今世界的贤人麦琪。

  五、学习要点

  (一)说明麦琪的礼物的含义。麦琪是基督初生时从东方来耶路撒冷给他送礼物的三贤人。麦琪首开圣诞馈赠礼物的风俗。本文以麦琪的礼物喻指主人公德拉和杰姆在圣诞节时互相馈赠的礼物。

  (二)理解小说明写德拉、暗写杰姆的“一实一虚、双线并行”的构思方式。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德拉和杰姆夫妇各自牺牲自己心爱之物,以换钱置换对方的意中物的故事,但作者的构思十分巧妙,作者在小说中只详写德拉卖掉秀发买表链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而对杰姆卖金表买发梳一事则直到末尾才一笔点出,实际上小说中有两条线索,一明写,一暗写,这就叫作“一实一虚,双线进行”的构思方式。采取这种构思方式既可以避免重复、呆板,又可能造成强烈的悬念,在作品结尾形成一个令人惊愕出人意料而又在情侣之中的结局。

  (三)理解小说通过人物外部行动和表情描写来刻划其心理活动。

  作者善于通过外部行动和表情描写来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小说描写德拉站在壁镜前决心卖秀发时的由兴奋到惊骇、到留恋、到痛苦、再到坚定的心理过程,都是通过外在动作和表情描写来显现的。

  具体表现在:突然他从窗口转过身来,站在镜子前面,她的两眼晶莹明亮这个动作与表情描写,表现人物突然想出的卖秀发买礼物的办法时的兴奋心情。

  “在20多秒钟内她的脸失色了”,这个表情描写表现了德拉十分惊骇的心情。她很快地把头发解开叫她完全披散下来。这个动作描写,表现她对秀发无限留恋的心情。

  “她踌躇了一会儿静静的站在那里,有两滴泪水溅落在破旧的红地毯上,这又表现了她痛苦的心情。”

  “她穿上她那褐色的旧外套,戴上她那褐色的旧帽子,眼睛里还流着晶莹的泪光,裙子一摆她飘然走出房门,走下楼梯,来到街上”。这一连串行动描写,表现了她卖掉秀发的坚定决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