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论坛工作学习自考专版 →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问题详解

分享到:

  共有563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问题详解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问题详解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5/4 1:15:22 [只看该作者]

贴子已被锁定

第一章

  1.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CD)。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E.思维能否反作用于存在

  1.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CDE)。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理在事先

  C.物是感觉的集合 D.心外无事

  E.吾心即宇宙

  1.3.以下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CDE)。

  A.“心外无物” B.“天下物皆可理照”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理在事先”

  E.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1.4.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主要有(BCD)。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C.哲学高于所有具体科学 D.具体科学可以蔑视哲学

  E.具体科学需要有哲学的指导

  1.5.主张思维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有(BC)。

  A.所有唯心主义 B.有些唯心主义

  C.所有唯物主义 D.有些唯物主义

  E.休谟和康德哲学

  1.6.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ABDE)。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具有形而上学性

  C.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D.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E.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1.7.旧历史观的主要缺陷是(CDE)。

  A.否认阶级斗争的存在 B.不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C.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 D.没有找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根源

  E.没有摸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1.8.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CD)。

  A.本体论 B.认识论 C.人本主义 D.科学主义 E.理性主义

  1.9.下列哲学属于非理性主义的有(BD)。

  A.黑格尔哲学 B.唯意志主义 C.贝克莱主义 D.弗洛伊德主义 E.存在主义

  1.10.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表现的有(BDE)。

  A.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 B.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 D.实现厂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

  E.实现了唯物的自然观和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

  1.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BD)。

  A.强调发展和变化的观点 B.公然申明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

  C.强调入在世界中的中心地位 D.主张理论来源实践又为实践服务

  E.主张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1.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引起了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在(ABDE)。

  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 B.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

  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 D.建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E.使被剥削、被统治的劳动者阶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世界观理论体系

  1.13.下列哲学流派属于人本主义的有(AD)。

  A.唯意志主义 B.马赫主义 C.存在主义 D.贝克莱主义 E.逻辑实证主义

  1.14.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科学主义的有(DE)。

  A.存在主义 B.生命哲学 C.唯意志主义 D.实用主义 E.逻辑实证主义

  1.1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自然科学前提是(ABE)。

  A.生物进化论 B.细胞学说 C.信息科学 D.控制论 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1.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是(ABC)。

  A.直观性 B.非科学性 C.辩证性 D.机械性 E.形而上学性

  1.17.当今科技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ABE)。

  A.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B.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C.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 D.否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E.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1.18.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出现过三种主要形态(ACD)。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E.原子唯物主义

  1.19.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两个结合和统一是指(BC)。

  A.认识与思维的结合和统一 B.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C.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和统 D.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和统一

  E.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结合和统一

  1.20.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同我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是(DE)。

  A.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B.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 C.李大钊的唯物史观

  D.毛泽东思想 E.邓小平理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5/4 1:16:56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2.1.以下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有(ACDE)。

  A.“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B.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C.水是原初物质

  D.物质是指水土气风 E.火是万物的本原

  2.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ABDE)。

  A.无不运动的物质 B.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C.运动就是物质

  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E.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2.3.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BDE)。

  A.绝对不动 B.运动的特殊形式 C.永恒不变

  D.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E.事物在特定参考系中未发生位置变动

  2.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BC)。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 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

  2.5.时间的特性是(BCDE)。

  A.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均匀地流逝 B.持续性 C.顺序性

  D.一维性 E.物质的存在方式

  2.6.空间的特性是(ABC)。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三维性

  D.绝对的空无 E.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2.7.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ACD)。

  A.劳动是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B.在社会中不存在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历史的前提 D.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E.社会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

  2.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不存在,这种观点是(ABD)。

  A.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 B.彻底的无神论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E.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9.从起源上看,意识是(ABC)。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社会的产物 C.物质的最高产物

  D.精神的产物 E.人脑的分泌物

  2.10.意识的本质是(BC)。

  A.人的精神的特质 B.人脑的机能 C.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一切动物大脑的功能 E.对客观世界直接感知

  2.11.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表现为(ABCDE)。

  A.反映客观世界 B.创造客观世界 C.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影响主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E.观念地再现客观世界

  2.1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ACE)。

  A.创造客观世界 B.为自然界立法 C.确立目的和计划

  D.确立事物的秩序 E.创造理论体系

  2.13.下列活动属于人有意识的活动有(AD)。

  A.三思而后行 B.趋利避害 C.饥不择食

  D.眉头一皱计上头 E.饮食和生育

  2.14.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有(ABCE)。

  A.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 B.人有生而知之者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器官 E.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

  2.15.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指(BCE)。

  A.意识是否正确 B.意识是否掌握群众 C.必要的物质手段

  D.社会实践 E.意识是否具有主观性

  2.16.规律的特点有(ACDE)。

  A.客观性 B.无条件性 C.稳定性和重复性 D.普遍性 E.具体性

  2.17.下列观点属于唯心论的一元论的有(BDE)。

  A.“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B.“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五天地,无人无物”

  C.原子是“宇宙之砖”

  D.“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E.绝对观念派生万事万物

  2.18.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ACE)。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B.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所以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土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越是强调客观规律就越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E.越是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2.19.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BCDE)。

  A.抛弃一切理论 B.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C.坚持唯物论的一元论

  D.坚持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E.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5/4 1:17:11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3.1.唯物辩证法认为(ABDE)。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普遍的

  B.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

  C.事物的一切联系都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E.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3.2.否认客观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CDE)。

  A.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B.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时空联系是人的感性直观形式赋予外部世界的

  D.因果联系是人的先验的知性形式赋予外部世界的

  E.人借助于逻辑思维才把事物联系起来

  3.3.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ACDE)。

  A.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B.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

  C.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D.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

  E.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3.4.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ABCD)。

  A.客观存在的 B.复杂多样的

  C.可以改变的 D.可以创造的

  E.可以随意选择的

  3.5.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是(ADE)。

  A.系统论不能取代唯物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可以取代系统论

  C.系统论高于唯物辩证法

  D.系统论证实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E.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3.6.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BCE)。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

  D.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移

  E.新陈代谢就是发展

  3.7.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是因为(ABE)。

  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旧事物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B.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C.新事物出现时力量大于旧事物

  D.新事物产生时比旧事物更完善

  E.社会领域中的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3.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在于主张(ABCE)。

  A.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存在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变的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其内部矛盾,还是外力推动的

  D.事物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

  E.事物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僵死不变的堆积

  3.9.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ABCDE)。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它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E.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3.10.可以把发展理解为(ACDE)。

  A.事物自己的前进运动

  B.事物数量的增减

  C.事物运动过程的飞跃

  D.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E.旧事物的消灭和新事物的产生

  3.11.辩证矛盾是指(AB)。

  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

  B.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C.思维中的前后不一致

  D.主观上发生的错误

  E.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性质

  3.1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包括矛盾双方(ABCD)。

  A.相互联系 B.相互依存

  C.相互贯通 D.相互渗透

  E.相互排斥

  3.13.下列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形式的是(ABCDE)。

  A.人民内部不同意见的争论

  B.敌对阶级的阶级斗争

  C.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

  D.生物体内同化与异化的区别

  E.物理现象中的吸引与排斥的对立

  3.1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有区别的,这是因为(ABCD)。

  A.它们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

  B.它们在事物矛盾运动中所处地位不同

  C.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斗争性是五条件的

  D.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E.同一性推动量变,斗争性实现质变

  3.1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表明(CD)。

  A.斗争本身就是发展

  B.矛盾斗争越激烈,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C.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D.只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E.矛盾双方得到调和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3.16.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D)。

  A.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B.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C.实现事物的质变

  D.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E.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

  3.17.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DE)。

  A.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

  B.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矛盾双方转化的方向

  D.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量变

  E.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3.18.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ABDE)。

  A.内因是内部矛盾,外因是外部矛盾

  B.在事物发展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C.在一般情况下,对事物的发展来说,内因是不可缺少的,外因起决定作用

  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E.内因和外因既对立又统一

  3.19.矛盾的普遍性表明(ABCDE)。

  A.矛盾无处不在

  B.矛盾无对不有

  C.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D.认识事物就是要分析矛盾

  E.解决问题就是要解决矛盾

  3.20.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十分重要,因为(ABCE)。

  A.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B.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根本方法

  D.用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矛盾

  E.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CDE)。

  A.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D.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E.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CDE)。

  A.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D.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E.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22.“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CE)。

  A.个性与共性的联系

  B.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

  C.个别与一般的联系

  D.次要矛盾与主要矛盾的联系

  E.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

  3.2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BCDE)。

  A.矛盾同一性的重要表现

  B.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

  C.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不同

  D.指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力量不平衡

  E.指在复杂事物中,诸多矛盾的发展不平衡

  3.24.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主要哲学根据是(BD)。

  A.质与量统一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C.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

  E.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3.25.质和事物的关系是(ABD)。

  A.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C.质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D.质和事物是不能分离的

  E.质就是事物的属性

  3.26.事物的质和量都是(BC)。

  A.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 B.多方面的 C.客观的

  D.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E.事物的外在表现

  3.27.事物的度是指(AB)。

  A.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

  B.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C.质变和量变的对立统一

  D.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E.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的最高界限

  3.28.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处于(AB)。

  A.相对静止状态

  B.连续性的变化

  C.显著变动状态

  D.突破了事物度的变化

  E.渐进过程的中断

  3.2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表现为(ABCD)。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

  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E.任何量变都引起质变

  3.30.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就会导致(ABDE)。

  A.庸俗进化论 B.激变论 C.经验论 D.冒险主义 E.改良主义

  3.31.下列现象中属于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引起的质变是(AD)。

  A.化学中的同分异构体

  B.生产力不断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C.积小流成江海

  D.同样数量和素质的劳动力由于劳动组合不同产生不同质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果

  E.水温降低到一定程度使水从液态变为固态

  3.32.下列现象中属于不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是(BCE)。

  A.自然界中的地震

  B.由旧物种发展为新物种

  C.由猿转变为人

  D.阶级社会中的军事冲突

  E.科技革命

  3.33.量变与质变的相互渗透表现为(AD)。

  A.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B.质变后引起新的量变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质变过程中有量的特征

  E.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复杂多样

  3.3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ABC)。

  A.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C.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D.否定是发展的中断

  E.在任何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3.35.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BC)。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

  C.否定是对事物的消灭

  D.否定是扬弃

  E.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3.36.下列命题中符合辩证否定观的有(ABD)。

  A.推陈出新 B.古为今用 C.全盘西化

  D.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E.批判和抵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文化

  3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E)。

  A.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B.直线前进的过程

  C.相对与绝对相统一的过程

  D.循环往复的过程

  E.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3.38.否定之否定规律具体表现形式的特殊性表明(ABCE)。

  A.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B.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C.不能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作单纯的证明工具

  D.不能把否定之否定规律看作是普遍规律

  E.不能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作公式到处乱套

  3.39.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因果联系(ADE)。

  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

  B.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C.白昼与黑夜先后相继

  D.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E.生态平衡的破坏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3.40.因果联系的具体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其中主要的类型是(ABCDE)。

  A.同因异果 B.同果异因

  C.多因多果 D.一果多因

  E.复合因果

  3.41.下列观点中否定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的有(CDE)。

  A.任何现象都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

  B.任何因果联系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因果联系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心理习惯

  D.原因和结果是人用来整理感觉经验的一种先天知性形式

  E.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中产生的

  3.42.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区别在于(ACDE)。

  A.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不确定的趋势

  B.必然性的存在是有原因的,偶然性的存在是没有原因的

  C.必然性是由根本矛盾引起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引起的

  D.必然性居于支配地位,偶然性居于服从地位

  E.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

  3.4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表现在(ABE)。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B.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目己的存在和发展开辟道路

  C.必然性是偶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D.必然性背后隐藏着偶然性并受其制约

  E.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44.“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中,没有任何一个尘土分子的分布是偶然的”,这种观点是(ABE)。

  A.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B.把因果联系与必然联系相混淆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把一切现象看成是纯粹偶然的

  E.把一切现象都看成必然的,否认偶然性的存在

  3.45.全面理解可能性范畴,必须区分(ABCE)。

  A.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D.有根据的可能性和无根据的可能性

  E.可能性的大小

  3.46.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的封建残余因素是(CD)。

  A.现实性

  B.有内在根据的存在

  C.现存的东西

  D.丧失了存在必然性的东西

  E.没有原因的现象

  3.47.唯物辩证法认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是(CD)。

  A.现实的可能性 B.好的可能性

  C.现实性 D.现实的东西

  E.可能的东西

  3.48.下列现象中属于事物的内容的有(ACE)。

  A.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

  B.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

  C.社会形态中的经济基础

  D.社会形态中的上层建筑

  E.语言表达的思维

  3.49.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在(ABCD)。

  A.同一内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B.同一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

  C.新内容可以用旧形式

  D.旧内容可以以新形式的面貌出现

  E.丰富的形式决定内容的无限多样

  3.50.割裂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会导致(CDE)。

  A.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B.宿命论

  C.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D.形式主义

  E.形式虚无主义

  3.51.本质是指(ACE)。

  A.事物的根本性质

  B.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总和

  C.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D.事物内在的规定性

  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综合

  3.52.列宁说:“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这表明(BDE)。

  A.现象就是本质

  B.本质和现象相互依存

  C.本质和现象是并列关系

  D.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现象表现出来

  E.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5/4 1:17:26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4.1.实践的基本特点表现在它是(ACE)。

  A.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B.人类的纯思维活动

  C.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动物的本能活动

  E.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4.2.下列活动哪些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ADE)。

  A.农民种地

  B.医生诊病

  C.学生读书

  D.司法人员办案

  E.科学家做实验

  4.3.关于认识主体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ABCE)。

  A.认识的主体必须是有意识的存在物

  B.认识的主体必须是社会的存在物

  C.认识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

  D.认识的主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事物

  E.认识的主体包括个人、集团和类三种形式

  4.4.对于研究者来说下列现象属于认识的客体(ABCDE)。

  A.自然现象

  B.社会现象

  C.现实的人

  D.主观精神

  E.客观化精神

  4.5.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BCD)。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E.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4.6.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CD)。

  A.认识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过程

  B.认识是人脑中固有的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D.认识能够与被认识对象相一致

  E.认识来源于某种“客观精神”

  4.7.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是(BE)。

  A.柏拉图

  B.康德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E.休谟

  4.8.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坚持(ABCDE)。

  A.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B.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D.世界是可知的

  E.实践与认识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4.9.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是(DE)。

  A.不坚持从物到思想的认识路线

  B.不坚持可知论

  C.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D.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不懂得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4.10.必须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因为(AE)。

  A.离开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

  C.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才可靠

  D.理性认识不可靠,感性认识才可靠

  E.要反映事物本质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4.11.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BCDE)。

  A.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B.在理论转化为大规模的实践以前,要经过一系列的试验

  C.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把理论转化为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E.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4.1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的意义在于使理性认识(ABCD)。

  A.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

  B.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

  C.接受实践的检验

  D.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E.起改变事物发展总趋势的作用

  4.13.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ABCD)。

  A.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B.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C.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

  D.认识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

  E.人的认识能力往往是不可靠的

  4.14.每一个具体真理都具有(ABDE)。

  A.同其对象的符合性

  B.客观性

  C.阶级性

  D.正确性

  E.绝对性和相对性

  4.15.“有用就是真理”这种真理观是(ADE)。

  A.主观真理观

  B.客观真理观

  C.唯物主义真理观

  D.唯心主义真理观

  E.实用主义真理观

  4.16.真理与谬误之间(ABCDE)。

  A.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

  B.二者又是统一的

  C.相比较而存在

  D.相斗争而发展

  E.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17.下列论断错误的有(CDE)。

  A.凡真理必有用

  B.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公认的看法就是真理

  D.真理因人而异

  E.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4.18.真理的绝对性表明(ABD)。

  A.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

  C.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有限性

  D.真理的客观性和世界的可知性

  E.真理的主观性和近似性

  4.19.真理的相对性是指(ABDE)。

  A.相对真理

  B.真理的近似性

  C.真理包含谬误

  D.任何真理只能是对世界某一部分的正确反映

  E.任何真理只能是对事物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

  4.2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现在(ABCDE)。

  A.它们是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或两个方面

  B.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

  C.真理的相对性包含着绝对性的成分

  D.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

  E.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4.21.教条主义的错误在于(ABDE)。

  A.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

  B.主观主义的片面性

  C.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D.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E.否认真理的具体性

  4.2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为它(ABCDE)。

  A.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C.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的品格

  D.能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同它的对象相符合

  E.能引出一定的客观效果并把原先的理论与之相对照,从而判定理论是否正确

  4.23.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这是因为(DE)。

  A.实践能对人们的一切认识作出确定的检验

  B.有些认识是实践根本无法检验的

  C.不同的人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D.实践活动的具体性、历史性

  E.经实践证实的真理也只具有近似的正确性,仍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5/4 1:17:42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5.1.在猿变为人的过程中劳动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表现在(ABCDE)。

  A.劳动创造了人脑

  B.劳动使猿的手变成了人的手

  C.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D.劳动产生了意识和人类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

  E.劳动形成了社会关系

  5.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ABDE)。

  A.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

  B.劳动创造人本身

  C.劳动具有社会性,不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D.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E.劳动是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

  5.3.人类不同于动物主要在于(ABCD)。

  A.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B.人类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C.人类活动具有社会性

  D.人类能够改变自然支配自然

  E.人类活动的经验和技能主要通过先天本能的方式继承

  5.4.生态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ABCDE)。

  A.生产者 B.消费者 C.还原者 D.分解者 E.非生物环境

  5.5.人类当今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BCDE)。

  A.空气污染严重 B.世界性水源危机

  C.森林惨遭毁灭 D.物种不断减少

  E.臭氧层变薄

  5.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ABE)。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国家政权 D.科学知识 E.生产方式

  5.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ABC)。

  A.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B.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

  C.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制约社会发展

  D.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E.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

  5.8.人口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D)。

  A.人口生产的周期较长

  B.人口生产始终是在家庭范围内进行的

  C.人口生产只是在一定阶段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

  D.生育后代是人口生产的必要环节

  E.人口生产较少重复性和渐进性

  5.9.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ABE)。

  A.它不是引起革命的根源

  B.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C.它不是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D.它不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E.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5.10.人口因素只有通过物质生产才能对社会发展发生影响,因为(ABCDE)。

  A.人口生产受物质生产制约

  B.物质生产决定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口状况

  D.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

  E.一定的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的婚姻家庭形式

  5.1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AE)。

  A.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也就越大

  B.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就越合理

  C.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就越不合理

  D.对地理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

  E.人类和自然之间的联系就越广泛

  5.12.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E)。

  A.它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

  B.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它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5/4 1:17:59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

  6.1.社会的基本结构是(ABC)。

  A.社会的经济结构

  B.社会的政治结构

  C.社会的意识结构

  D.生产力系统结构

  E.生产关系体系结构

  6.2.依据生产关系性质划分的五种社会形态包括(AB)。

  A.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C.自然经济社会

  D.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E.信息社会

  6.3.技术社会形态包括(CDE)。

  A.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

  C.渔猎社会、农业社会

  D.工业社会

  E.信息社会

  6.4.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四类因素是(ABCD)。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E.生产资料因素

  6.5.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ABC)。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交换以及分配方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D.人与自然的关系

  E.物质生产过程中各种关系的总和

  6.6.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包括(BD)。

  A.纳入生产过程的劳动资料

  B.纳入生产过程没有经过加工的自然物

  C.进入生产过程从事劳动实践的劳动者

  D.经过加工的原材料

  E.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实体

  6.7.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有(AB)。

  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B.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C.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E.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6.8.国家的职能是由(BE)。

  A.民族的特点决定的

  B.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C.统治阶级的愿望决定的

  D.文化传统决定的

  E.国体决定的

  6.9.社会心理是(ABDE)。

  A.初级形式的社会意识

  B.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

  C.无阶级性的社会意识

  D.不系统的社会意识

  E.表现在人们情感、习俗中的社会意识

  6.10.群体意识和个人意识的关系表现为(CDE)。

  A.群体意识具有社会性、个人意识不具有社会性

  B.群体意识不存在于个人意识之中

  C.个人意识是意识的个性特征,群体意识是意识的共性特征

  D.个人意识受着群体意识的制约

  E.群体意识和个人意识可以相互转化

  6.11.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结构,主要包括(ACE)。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阶级意识和非阶级意识

  C.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D.自然意识和社会意识

  E.属于上层建筑的思想体系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思想体系

  6.12.下列思想体系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CD)。

  A.逻辑学

  B.哲学和宗教

  C.自然科学

  D.语言学

  E.政治学和法学

  6.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BCDE)。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6.14.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AB)。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与社会发展不平衡

  E.社会意识与社会发展同步性

  6.15.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差别在于(CE)。

  A.社会心理是高层次的,思想体系是低层次的

  B.社会心理是复杂的,思想体系是简单山

  C.社会心理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思想体系是对社会存在的间接反映

  D.社会心理无阶级性,思想体系有阶级性

  E.社会心理表现为情感、情绪、习俗等等,思想体系表现为理论体系

  6.16.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在哲学上超过欧洲其他经济上先进的国家,这表明(CDE)。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E.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6.1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主要是(ABE)。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C.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自然规律是完全等同的

  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它的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

  E.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6.18.社会意识只能(CDE)。

  A.消极被动地反映社会存在

  B.在具备一定物质条件时对社会存在起能动的反作用

  C.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

  D.在社会规律的支配下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

  E.通过人的实践创造出在社会存在中有根基的东西

  6.19.生产关系是一种(AB)。

  A.社会关系

  B.物质关系

  C.思想关系

  D.政治关系

  E.文化关系

  6.20.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BC)。

  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标志

  B.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决定因素

  C.区分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

  D.区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

  E.衡量社会道德水平的客观标志

  6.2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BCD)。

  A.它是直接的生产力

  B.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

  D.它渗透到生产力基本要素中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E.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6.2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CE)。

  A.是任何时代人们的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B.是区分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的基本标志

  C.决定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和环节

  D.决定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

  E.决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如何结合

  6.23.国家的实质是(BC)。

  A.调和阶级矛盾

  B.阶级统治的工具

  C.以军队为主要成分的暴力机器

  D.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

  E.独立于社会之上的力量

  6.24.国家按其类型来说,可包括(AB)。

  A.剥削阶级的国家

  B.无产阶级的国家

  C.君主专制的国家

  D.民主共和制国家

  E.君主立宪制国家

  6.25.划分技术社会形态的标准是(DE)。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E.与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6.26.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BCD)。

  A.纯粹的偶然性

  B.客观规律性

  C.必然性

  D.因果制约性

  E.非本质联系

  6.27.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表现在(ABCD)。

  A.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

  B.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

  C.人类社会在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

  D.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处的社会形态具有复杂性

  E.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是按照同一模式进行的

  6.28.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是(CDE)。

  A.统一性中没有多样性

  B.多样性中没有统一性

  C.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性

  D.多样性是统一性中的多样性

  E.社会形态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5/4 1:18:11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7.1.落后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表现在(AE)。

  A.使生产力的发展遭到显著破坏

  B.使生产发展完全陷入停滞状态

  C.消灭生产力中的积极因素

  D.把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E.使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达到可能有的规模和速度

  7.2.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指(AC)。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

  B.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产生只有影响作用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D.生产关系任何变革都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E.生产力的任何发展都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7.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CD)。

  A.上层建筑不能先于经济基础而建立

  B.上层建筑的变化引起经济基础的变化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为它服务

  E.经济基础必须在上层建筑的保护下才能产生

  7.4.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是(AB)。

  A.促进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B.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C.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

  D.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E.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趋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