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子已被锁定
日前,在六里屯街道甜水园社区温馨家园里,几位智力残疾人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使用甩琴演奏乐曲。本报记者 饶强摄
本报记者 侯莎莎
“一闪一闪亮晶晶。”一句简单的歌词,却让唱着的残疾人笑得合不拢嘴,也让一旁的家人展开笑颜。近日,残疾人音乐康复治疗项目在六里屯街道甜水园社区温馨家园开始试点。
正在唱歌的是5名智力残疾人,最大的四十六七岁,最小的也接近30岁了,可他们平时连首完整的歌都很难唱出来。
老师要求自我介绍时,小莹把自己的名字说得含混不清,可唱歌时,她却第一个上台。在老师的鼓励下,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她唱出了好几句。唱到高兴处,小莹还载歌载舞起来。
每人发上一件不同音阶的小乐器,陈菀老师指挥着学员用打击乐演奏起歌曲《小星星》。人手不够,一名残疾人家长临时来凑数,当她演奏错误时,旁边的小莹还较真地停下来提醒。
陈菀是特教学院的老师,受市残联活动中心的邀请,特意来到六里屯街道甜水园社区温馨家园,为残疾人开展音乐康复治疗。
陈菀老师说,用音乐的方法来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治疗,在我国还是比较新的康复手段,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各种音乐形式改善残疾人的情绪,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边陈老师在教残疾人学员唱歌,那一边,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肖迅正在帮助家长填写调查问卷。“他(她)平时爱发脾气吗?”“他(她)曾伤害过自己吗?”“他(她)爱扔东西吗?”问题多达六七十个。肖迅告诉记者,这是音乐治疗前的前测,在治疗开展过程中及结束后,他们还将一直开展监测。“一方面是根据这些测试结果因人而异地制定治疗计划,另一方面也能看到治疗的实际效果。”
目前,音乐治疗康复项目得到了市残联和很多区县、街道的支持,从场地到器材都是无偿提供,并全额支付了教师的授课费。残疾人基本可以免费接受治疗。但同时,项目也面临着比较大的难题,那就是缺乏专业老师。培训老师既要有专业的音乐知识,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是面对智力、精神残疾学生时要有足够的耐心。“总是面对残疾学生,老师有时也会感觉压抑,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情绪调试。”陈菀老师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