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论坛热点讨论医疗健康 → 丹心妙手托举残疾人追梦——宁志杰

分享到:

  共有361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丹心妙手托举残疾人追梦——宁志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天之骄子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1027 精华:0 积分:9640 金钱:13532 金币:0 魅力:5883 威望:0 登陆:22 注册:2010/6/1 22:17:01 近访:2017/11/21 9:40:04 在线:在线0天1小时16分钟.
离升级差0天18小时44分钟.
目前等级0
丹心妙手托举残疾人追梦——宁志杰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20 10:31:53 [只看该作者]

贴子已被锁定


宁志杰在工作中。

  龙年,宁志杰迎来了自己的80寿辰。

  80岁,早该是安享晚年的年纪。然而,这位知名专家对患者的关爱仍在延续——

  他把大半辈子都献给了残疾人康复医学事业,离休后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的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义务诊治病人上万例,使512名贫困残疾患者重新站立起来。今年4月,他又将奔赴江西老区,继续走村入户为当地群众义诊。

  是什么,让宁志杰胸中始终燃烧着一团火,温暖着无数的普通人?

  一个个走向新生的幸福故事,见证着他毕生服务人民的质朴追求

  宁志杰有很多头衔——全军骨科中心名誉主任、著名矫形外科专家、精品科技期刊主编、济南军区第88医院骨科中心原主任、中央赴老区专家医疗队队长……一个个含金量都很高。但是,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有多特殊,因为他总是牢记着两个永生难忘的场景:

  在淮海战役血与火的考验中,1947年参军到华野第15后方医院的宁志杰,迅速掌握了基本的急救和护理知识,出色完成了多项救治任务。一次,他和一位70多岁的农村老人从火线抢救伤员,突遇敌机轰炸。危急时刻,老人不顾个人安危,把年仅15岁的宁志杰护在身下。宁志杰安然无恙,老人却负了重伤。宁志杰一边为老人包扎伤口,一边立下誓言:“我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人民!”

  1979年7月,宁志杰带领医疗队到沂蒙山区义诊,路遇一个用双手爬行的畸形男孩。他上前询问病因,孩子哭喊道:“伯伯救救我!”小患者的痛苦表情强烈震撼着宁志杰的心灵,返回单位后,他作出一个惊人决定:放弃自己从事30余年、颇有成就的专业,把后半生献给残疾人康复事业。

  这两件事深深地震撼着宁志杰的心,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宁志杰白手起家,在院领导支持下四处奔波找寻器材,在一座弃置的旧楼里相继建起各类科室。1983年,“矫形外科”开诊了。

  第一位前来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名叫张秀华,是徐州拔丝厂的一名职工,自幼因化脓性骨髓炎造成关节僵直、肌肉废用性萎缩,肢体短缩达15厘米。住进第88医院时,她18岁。花季少女,花一般的容貌,却因肢残而不敢见人。

  宁志杰为张秀华成功实施了矫形手术。当她丢掉拐杖,站在家人面前时,幸福的泪水悄然而落。这泪水已没有往日的辛酸,只有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出院后,她与一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结为伉俪,开始了全新的人生历程。

  接着,便是第二例、第三例、第四例……万余名患者在这里接受手术,治疗有效率高达97%。

  老少边穷地区的百姓,把他比喻成“沙漠红柳”“戈壁华佗”

  江西修水一位小女孩经过宁志杰的精心治疗,丢掉了依赖多年的拐杖。小女孩出院时,拉着他的手说:“宁伯伯,我们山里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孩子,他们没有机会遇见像您一样的名医。我们盼望着有一天您能到大山里去看看。”

  孩子的请求令宁志杰心如刀绞。许多残疾患者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医生岂能坐在城市等病人上门!假期里,宁志杰挤上南下的火车,来到小女孩的家乡。在这里,年近花甲的他每天给患者做手术,连轴转干了10多天,瘦了10多斤。

  紧接着,宁志杰开始了“南征北战”的日子。大漠、高山、荒原,处处留下他的足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这年秋天,宁志杰冒着刺骨的寒风,再次来到呼伦贝尔市巡诊,患了腰椎管狭窄症的他几乎天天工作到凌晨,超负荷的工作量让他多次晕倒在手术台前。重获新生的患者一时难以表达感激之情,高呼:“共产党万岁!解放军万岁!”

  有一年,在内蒙古一个偏僻的牧区巡诊时,宁志杰发现一位美丽的肢残姑娘躲躲闪闪地跟着他们。根据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肢残者名单,宁志杰知道这姑娘叫九月,是一名蒙古族姑娘。当宁志杰带着医疗包来到她家时,她却躲着不见。由于假期已到,宁志杰只好带着遗憾回到医院。

  没料到,半年后,九月却千里迢迢来到了宁志杰面前。她告诉他,自己自小肢残,走路跛脚,那次在家乡很想让宁志杰为她做手术,但当时正值高考前夕,她只好躲起来专心复习。考取呼和浩特一所大学后,她在同学们的资助下,来到了第88医院……

  九月的叙述让人动容。经过宁志杰为其实施的缜密手术,九月重新拥有了属于她的健美与轻盈、苗条与婀娜。

  许多老少边穷地区的百姓含着热泪,把宁志杰比喻成“沙漠红柳”“戈壁华佗”……尽管这样,人们总觉得不能把胸中对他的感激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扶持新人,呼唤更多的人投身残疾人康复事业

  岁月不饶人。巡诊地区不断扩大,使宁志杰在很多时候有心无力。

  经过周密考虑,宁志杰决定,帮助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医疗骨干队伍。于是,在他忙碌的工作中,又多了一项任务。

  他每次从外地巡诊归来,都会带上一批精心选调的“苗子”,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的系统培训,保证每人具备独立的临床操作能力。

  多年的坚持不懈换来丰收:他利用休假时间,在老少边穷地区建立了近百个残疾人康复点,培养专科技术人才750余人。

  为呼唤更多的专业人士投身残疾人康复事业,宁志杰创建了《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每年主持召开1至2次国内或国际学术研讨会。

  前不久,国家权威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举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在5项评价指标中表现优异,在外科学类59种期刊中名列第4,在骨科学类15种期刊中名列第2,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01年,宁志杰向院领导提出,不再担任全军骨科中心主任。

  消息传开,有许多同志不理解:“骨科中心是您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果,您老在位一天,谁会争您的位置?”

    后辈的好言相留,却没有改变宁志杰的初衷。“这个位置是组织交给的责任,不属于我个人。如果我继续干下去,年轻人什么时候才能挑起大梁?”

    在宁志杰多年培育下,他的学生已经遍布全国,从雪域高原到繁华都市,都有宁志杰的弟子在传承着他的医德医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