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子已被锁定
【公益观察】
现在国内电视里的手语叫“文法手语”,制定的人实际上是“听人”。“听人”方便学了,直接对应文字就可以,但聋人学起来很困难。
蔡东进 旅美学者
上周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出差,我顺便拜访了美国惟一一所聋人大学——加劳德特大学。在这所大学及其附属学校,学生可以完成从小学到博士的所有课程。更特殊的是,这所大学的毕业证由美国总统亲自签发,这在美国也是独此一家。为什么会是这样?
缘由要从150年前说起。当时民间的聋人教育已经开始,此学校的前身就是美国著名聋人教育家加劳德特到法国考察后开办的。当时,美国内部面临内战和分裂的危险,但总统林肯还是批准了国家拨款接办此聋人学校的法案,总统为毕业生签字以示国家对聋人和残疾人事业的支持也是法案内容之一。可惜,林肯等不到第一届毕业生就遇刺身亡了。他的继任格兰特总统成为第一位在毕业证上签字的美国总统。
在政府拨款和提供免费土地的支持下,学校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聋人获得了高等学位。他们不但在园艺、手工、工程等聋人传统就业领域有了广泛发展,更扩展到不同领域,包括体育。他们的发明不但造福于聋人,而且给“听人”(普通人)带来福音,包括计算机上的TTY(一种文字终端)。难怪在大学接待处展览室内有很大的标语:除了听力,(正常人)能干的事聋人全都能干。
聋人的能力提高了,但社会并没准备好接纳他们。1988年爆发了著名的“我们要聋人做校长”事件。
事情经过是:像往届一样,学校董事会开始挑选下一届校长,三位候选人中有两位是聋人。也像往届一样,董事会挑选了其中惟一的“听人”作为校长。但这一次,所有的学生、教师、校友联合起来,展开了抗议运动。抗议遭到学校董事长的回应:聋人在正常社会中行不通。愤怒的学生包围了董事会住所,又组织到白宫游行。聋人社区的学生运动发展成了民权运动,得到了媒体的支持,赢得了大众的心。短短一周之内,抗议取得了成功,原校长和董事长辞职,聋人当了校长和董事会的多数。
反思回来,这实际上是代表性的问题。聋人能最好地代表聋人的原生态和需求,尤其是他们具备这个能力之后。
带我参观的学生导游讲到这一段历史时,真是“手舞足蹈”。“听”得候选学生和家长也心情激动,不停地用手语比划着,好像是RAP速度的舞姿。这时,我身边一对老夫妇轻声告诉我:他们的一位好友就是这个大学20世纪60年代毕业的聋人。在他们小时候一块儿玩耍时,如果她学了好朋友的手语,双方家长都会打她们的手心制止。说是害怕聋人孩子有了手语,就不去学“听人”的说话了,以后无法和“听人”交流。
那时,聋人的权利得不到重视,他们要适应“正常人”的需求,减少给人的麻烦。直到“我们要聋人做校长”事件两年后的1990年,美国通过了“美国残疾人法”,残疾人的权利才真正在法律层面得到重视。
写到这里,我想到国内的电视台在播新闻时,右下角会出现一个画中画手语解说,真是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像全国两会这样的大事件,“手语新闻”可以让残疾人更好地增进社会参与。然而,国内的朋友告诉我,现在中国电视里的手语实际上是给“听人”看的。
我大感吃惊,对朋友说:“我有位研究语言学的朋友,告诉我手语也有很多种,美国手语和中国的就不一样,中国手语也有多种,就像不同的方言。是不是这个原因?”他说:“是,也不是。”原来,现在电视里的手语叫“文法手语”,制定的人实际上是“听人”,他们是按“字”一个个拆分,而不是按意思或词为单位做一个动作,好像“看见”这个词,就被硬拆成“看”和“见”两个动作。这样一来,“听人”方便学了,直接对应文字就可以,但聋人学起来很困难。所以,聋人有一套非官方的手语,叫“自然手语”,和电视里的官方手语不一样。
我又把美国60年代要聋人学说话,少用手语的情况讲给他听。他说,现在中国的聋人教育也还是这样以“听人”为本位,重点是学说话。结果聋人学了半天说话,“听人”也听不懂。
究其根本,还是聋人的权利重视不够,而聋人也得不到很好的代表。很难设想聋人会设计出聋人看不懂的手语,设计者一定不是聋人。这种话语权和代表比例,需要进一步增强,更期待听到聋人的声音,期待聋人能得到更多的关怀。聋人,本是你我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