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子已被锁定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孙云
昨天中午,在闵行区先锋大厦工作的韩国商人金先生和第一次来中国的几个韩国朋友走进虹井路新开张的一家火锅店,没听到响亮的欢迎声,只看到迎宾小姐拿着一块中英文双语的牌子迎上前:“您好!欢迎光临!请问几位用餐?”他愣了一下,只觉得周围一片静悄悄,再看看店门口的招牌,这才明白过来,向朋友解释说:“这里的服务员大多是聋哑人。”落座后,金先生看着菜单上的手语图示,逐一向朋友翻译菜名。朋友们听说,在这家由残疾人开办的火锅店里,四成员工是聋哑人,不禁竖起大拇指,夸奖他们“很棒”,又饶有兴趣地模仿各种手语。记者在店里看到,走进无声服务餐厅,像金先生这样从最初吃惊转变为理解、敬佩的客人还有不少。
残疾人开店帮残疾人
火锅店的创办人刘松来自重庆,1998年因车祸而左侧小臂截肢。消沉半年后,他走出阴影,学习烹饪,从一个小饭馆开始创业。如今,刘松的旗下已有近500家连锁饭店,因为他只有一只手,所以,店名里都有一个“刘一手”。
站稳脚跟后,刘松想到了和他一样的残疾人。他希望,在全国每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一家以残疾员工为主角的餐厅。4月下旬,上海店筹备期间,招聘聋哑和肢残员工的消息在残疾人论坛上一公布,几天功夫,从全国各地来了近30名残疾人,绝大部分人即使没有工作经验也被录用。餐厅把绿化交给由残疾人创办并吸纳残疾人就业的红丽园艺公司承接,解决了2个残疾人的“饭碗”问题。
顾客接受“无声服务”
这里的聋哑员工大部分没有从业经验,也难以与外界沟通,管理人员费了不少心思。除了每天花30分钟集体学习手语,管理人员还通过笔谈、图文并茂的PPT等方式培训员工,倾听他们的心里话。
为消除顾客不便,店方也想了不少办法:在门口制作告示牌,提示这里是一家特殊的无声餐厅;迎宾员和服务员随身携带各种“服务牌”,询问客人需要什么服务;客人需要服务,可以举起餐桌上的“加菜”、“买单”等示意牌,或按下呼叫器按钮,服务员的震动手环就会感应到客人的需求。试营业半个月,效果不错,没有一个客人不理解或投诉。一些客人还说,餐厅的无声服务让人很放松。
本报记者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