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论坛工作学习培训导航 → 留美教师谈美国残疾儿童教育:强调融入

分享到:

  共有317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留美教师谈美国残疾儿童教育:强调融入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漂泊的心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541 精华:0 积分:4831 金钱:6521 金币:0 魅力:3008 威望:0 登陆:4 注册:2012/3/13 14:18:52 近访:2014/3/20 9:04:03 在线:在线0天0小时13分钟.
离升级差0天19小时47分钟.
目前等级0
留美教师谈美国残疾儿童教育:强调融入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0 11:01:17 [只看该作者]

贴子已被锁定

  一个社会多方照顾残疾人,是最好的道德教化,它远比某些所谓公共人物的道德说教更强大。

  尽管身在美国,尽管现在从事的是教师的工作,可是,我还是感怀在国内时的记者生涯,那段特殊的职业经历,让我对普罗大众的生活百态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一年,一位我曾经采访过的老板告诉我,他认为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是天下最有爱心的老师。到了美国,多年形成的许多概念和习惯都须改变,而美国特殊教育则向我展示了新的理念和形式。

  据报,美国有650多万各类残疾儿童和少年在公立学校接受特殊教育。当然,美国有少数孩子是享受贵族式的特殊教育,他们大部分是富人的子女,学费高昂,而绝大多数普通人家的残疾孩子则入学公立学校。残疾孩子毕竟特殊,如果不加区分地入学公立学校,对他们,对其他正常的孩子都可能带来不便。因此,这些孩子入学应该履行特殊的手续和流程。

  美国把残疾孩子分为13类,当孩子的家长申请特殊教育学位时,当地学区将委派一个小组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测评。这个小组包括一名普通教师、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和残疾问题专家。测评后,小组会提出一个个性化特殊教育计划。根据残疾程度的不同,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区分为三个大类:第一,“部分融入”计划,即某些残疾程度不高的孩子一半时间与健全儿童在普通教室一起上课,另一半时间则在配有特殊仪器的特别教室里上课。比如智障儿童不和同龄普通儿童一起上文化课,但和健全儿童一起上体育或艺术课。第二种“全部融入”计划,即部分严重程度不高的肢残儿童全部时间都与健全儿童在一个教室里上课。

  无论计划是怎样的,美国的特殊教育都强调融入,即残疾孩子要与正常孩子保持一定的融入关系,这样的融入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新主流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

  美国内战之后,黑人脱离奴隶身份进入社会生活,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令美国社会产生焦虑和困惑,也就在这样的困惑之后,“隔离但平等”主流价值观被人们所接受。从当时的社会来看,“隔离但平等”更可能是人类智慧不足以彻底解决问题而不得已的妥协。如果黑人与白人的各种活动都在一个空间进行,以当时黑人组织化程度不高,社会生活能力不足的状态,黑人所受到的歧视和排斥可能更多,更无法享受平等的权利。因此,联邦法院创设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黑人组织化程度大大提升,个体的生存能力也有所提高,而社会各种族对于黑人的接纳自觉也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废除“隔离但平等”,实行种族融合才被更多美国人所接受。在“隔离但平等”受到质疑的社会氛围中,残疾孩子隔离式的受教育方式也受到质疑。1975年,联邦政府制定了《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规定,5岁到21岁的残疾人都能得到免费的教育和就业辅导服务。1990年,美国又通过了《障碍者教育法》。这些法律刺激了残疾孩子入读公立学校。

  法律是写在纸上的,问题仍不少,残疾孩子入读公立学校,第一,能否为健全孩子的家长所接受?要知道,美国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权力非常大,如果他们进行干预,那么,公立学校接受残疾孩子入学,也将面临不少难题。即使家长委员会不加干预,而家长通过为孩子办理转学,“用脚投票”,公立学校也是受不了的。美国各级公立学校的经费来自政府,而各级政府基本是按学生数字来进行财政拨款的。因此,家长反对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几乎所有问题上,美国社会都有反对的声音。但是,面对弱势群体,敢于公开反对,那么,就可能面临道德风险。而美国大部分家长也意识到,孩子与残疾孩子共进出一个课堂,更可能养成同情他人帮助弱者的道德情操。

  第二,残疾孩子毕业后,社会给予他们怎样的安排?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只是在中小学接受非隔离式的教育,毕业后没有去处,还要做宅男宅女,那么,非隔离的教育甚至产生更大的灾难。一个常识是,残疾孩子在中小学与正常的孩子在一起,形成与正常人交往的思维和活动方式,如果毕业后回归家庭,那么,过去形成的思维和活动方式可能让他更难适应未来的生活。美国残疾人就业的法律和服务非常完善,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雇用残疾人就业,成为他们表达企业公民形象的最好的路径。从入学到就业的不间断接驳,支撑了残疾孩子入读公立学校的社会设计。

  美国社会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过,就我的观察,在照顾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方面,美国社会的顶层设计却闪现人性化的价值。特别是对残疾孩子入读公立学校,与健全孩子共同学习的方案,细致把残疾人融入社会。我们要重申的是,一个社会多方照顾残疾人,是最好的道德教化,它远比某些所谓公共人物的道德说教更强大。近几年来,中国提出改善国际形象,并投入了较大的财政资金。而在我看来,国际形象就是国家形象,而公众对于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良恶的判断,其实是基于国家和社会的道德水准。在这个方面,与其投入于形象的刻意营造,莫不如踏实地改善弱者的境遇。

  ◆姜晨(作者系留美学者)

小编有话说:

  首先,还是要说歧视的问题。正如文中提到的“隔离但平等”后来被废除,这是必然的,因为只有相互了解才能消除歧视,如果单纯将两个群体隔离,相互之间不了解,就非常容易产生歧视。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是一样,只有让残疾儿童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人、接触社会,才能让社会更好地了解残疾儿童,才能更好制定适合不同残疾儿童的教育制度。

  其次就是融入。这样一来,融入与歧视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只不过对于被歧视和融入的不同方面,意义不同,对于残疾儿童融入式教育,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目标,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残疾儿童状况,实行不同的融入计划,人性化地设计教育策略。一味地追求实现某个目标,最终只能沦为急功近利。

  再说说就业,虽然我们有各种政策来支持残疾人就业,但就业状况到底如何?残疾人劳动者权益保障地如何?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在客服上遇到最多的就是要找工作的残疾人、因劳动纠纷要维权的残疾人。曾有报道称某地四十多万企业仅有四万招用了残疾人,这里面有努力,但更体现着不足和差距。用人单位如此消极,说到底,还是歧视和融入的问题。

  “与其投入于形象的刻意营造,莫不如踏实地改善弱者的境遇”。

<!-- JiaThis Button BEGIN -->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人人网网易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 JiaThis Button END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