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子已被锁定
新华网贵阳3月30日电(记者李惊亚)近日,“中国公考残疾歧视第一案”原告、28岁的安徽省舒城县视障青年宣海再次赴考,引发社会对残疾人就业歧视的关注。社会如何为残疾人创造“无障碍”的就业环境?
患有罕见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宣海,多次报考公务员考试,一次由于需要填写视力,在初审就被刷下,其余三次则是未能提供宣海所需要的电子阅读试卷,他只能放弃答卷。
2012年,宣海以参加公务员考试中受到歧视为由,将安徽省人社厅告上法庭,成为全国公务员考试残疾歧视第一案,最终以败诉告终。
宣海的遭遇并非特例。今年30岁的贵州黔东南州天柱县青年小杨,5岁时因为放雷管玩失去了右手和左眼,但凭顽强毅力仍考上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专业,2011年他报考天柱县某乡镇经济发展办科员职位,虽笔试和面试成绩均列第一,但在体检关却险些被淘汰,人事部门的理由是“不能胜任这个工作”。
“我可以左手写字,一分钟能用五笔打30个字,生活自理,对我‘不能胜任’的结论下得太武断了。”小杨告诉记者,通过不断申诉和州、县残联帮助维权,一波三折的他才最终考取这个职位。
黔东南州残联维权科科长胡启伦认为,残疾人就业困难重重,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律法规不健全,一些条文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如残疾人就业条例要求,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残疾人,还有“应当”、“可以”、“给予优惠”等模棱两可的字眼,缺乏强制性,很多单位还是不愿意招录残疾人。
记者采访了一些残疾人和残联负责人,他们认为,创建“无障碍就业”环境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当务之急是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加大培训力度。
贵州省残联副主席童泽说,贵州肢体残疾和听力残疾人口占全省残疾人口近六成,其中农村残疾人口占八成,这两类残疾人的在业率均在一成左右,亟须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培训,建议国家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实施培训计划,并将考领汽车驾驶证、同步打字等培训纳入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范畴,使其真正获得一技之长。
他建议,通过在县一级创建残疾人就业孵化园等途径,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简化行政手续,使其切实享受优惠扶持政策,以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完善社会保障机制,通过宣传、奖励等办法调动企事业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