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子已被锁定
2016年5月15日是第二十六次全国助残日,本届助残日主题是“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助残日前夕,记者获悉,南京低视力及视觉康复中心于今日正式启用,符合国家政策的南京患儿在此治疗还将享受5000元/年/人的康复补助。这意味着今后将有部分“视障儿童”在接受正规治疗康复后,无需再踏进盲校,有望重回普通学校享受光明世界。
现状:我国每年每分钟会出现一个盲人与3个低视力患者
据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预估:全世界目前有盲人800万-4500万,而低视力人数是盲人的3倍,我国每年约每分钟会出现一个盲人与3个低视力患者。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我国视力残疾人数将为目前的4倍,估计会达到5000万。更让人惋惜的是,中国儿童低视力康复工作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部分地区对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导致低视力儿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造成终身遗憾。
到底哪些人属于低视力患者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所所长童梅玲主任介绍,低视力是指用手术、药物治疗或常规屈光矫正无法改善的视功能障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最低视力等于或低于0.05为低视力。“低视力儿童并非全盲,在0~6岁的视觉发育关键期,给低视力儿童早期康复训练,并在家长的帮助下认真进行视觉康复训练,大部分的低视力儿童可以‘看得见、看得清’。”童主任强调,由于对低视力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低视力诊治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的匮乏,在过去,低视力患者享受不到系统的诊疗服务,很多低视力儿童被早早判了“死刑”,最终渐渐变成盲人,极大地限制了他们未来的受教育机会和生存发展。
提醒:儿童低视力早发现早治疗 0-6岁是关键期
“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是直接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的重点工程,与康复工作的长远发展紧密相关。”童主任告诉记者,关爱儿童,做好低视力儿童的视觉训练和康复不仅仅对儿童本身,对家庭、对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儿童的视觉是至关重要的,视力的障碍不仅仅是看不清看不见的问题,它还严重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生活质量。童主任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低视力人群,特别是低视力的孩子,因为他们还有太长的路要走,对于这些孩子,耽误了,就等于把他们推到了盲人的行列里;反之,康复了,就有可能使他们回归正常人的光明世界。
对于正常孩子而言,一般1~1.5月婴儿能看较大物体;2~3月婴儿眼睛可随人、物等景观运动,头亦随之转动;4~6月能用眼去寻找感兴趣的物体,用手接触物体;8个月婴儿能伸手抓他(她)想要的东西,如奶瓶、玩具等;1岁小儿能拣出较细的棉线;2岁小儿对空中的飞鸟、飞机均有较强的兴趣,走路时能避开障碍物。童主任提醒家长,由于有些儿童是单眼发病,往往发现较晚,因此建议家长,一旦发现儿童畏光、易摔倒、喜欢歪头、斜视、眼球不自主的颤动等异常情况,应尽快就诊。
新政:南京低视力儿童可获专业康复训练及帮扶补贴
记者采访中获悉,根据《江苏省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免费服务实施办法》,符合国家政策并被诊断为低视力的儿童,在南京低视力及视觉康复中心进行视力康复训练将按照江苏省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项目资金范围得到5000元/年/人的补助,用于康复费用(康复训练,康复评估,家长培训,康复材料,康复档案等)、矫形器费用(零部件及材料,诊断评估,安装制作,适应性训练等)。南京市残联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南京低视力及视觉康复中心将依托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所,以多功能、全方位、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呵护儿童的健康,着力做好0-6岁孤残儿童抢救性康复,推动南京市儿童视力康复的蓬勃发展。
据悉,南京低视力及视觉康复中心由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和南京金陵儿童青少年视力保健中心联合运营,按省级低视力残疾人的康复中心标准建设,主要由眼科医生,儿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及其他相关爱心人士组成的多学科下的专业视觉康复训练机构。设有弱视治疗室、中枢性视障训练室,感统训练室、功能训练室、视功能训练室,智力与社交训练室、静态感觉输入等室,以专业的诊疗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采取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方法,为低视力,视觉障碍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开展治疗、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帮助其在功能、心理、身体、社会、职业及日常学习生活中达到预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