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子已被锁定
按照规定,救助站只能为生活临时困难的群众提供10天的免费救助,10天内应当将困难群众送回其户籍所在地。然而,目前全国却有4万余人生活在救助站无法送回家。
这些滞留在救助站的人大部分由于智力残疾或患有精神病,无法正常沟通。他们的家在哪里?不久前,民政部开启了全国救助寻亲网,希望开启的网络之路最终能将这些人送到他们的家中。
官方救助网助精神障碍女子回家
7月8日,在上街面巡查中,眉山市救助管理站刘源欣发现一个年轻女子坐在垃圾箱旁发呆。与一般女性不同,这名女子身上的白衬衫,花裤子看起来很脏。与她交谈过程中,该女子也不与工作人员搭话。刘源欣初步判断,这可能是一名精神障碍的女子,将其带回救助站后,他填写好该女子的身高、特征、发现地点等相关信息,并上传该女子的照片到全国救助寻亲网。
由于当地已经将全国救助寻亲网这一官方网站与眉山人论坛等网站合作,同样的信息也被推送到这些网站中。几个小时后,当刘源欣打开眉山人论坛时发现,一名网友留言,这女的看起来好像是东坡区鲜滩镇的人。
在救助站中,该女子一直沉默不语。看到网友这一信息后,刘源欣尝试和该女子聊天。“听说你是鲜滩镇的哇?”刘源欣的问话让该女子抬起头看了看他。这让刘源欣感到希望,鲜滩镇至少是该女子知道的一个地方。
“你是鲜滩镇哪个村的呢?”刘源欣继续追问。该女子又不回话。刘源欣赶紧查了查鲜滩镇所有村庄的名字,一个一个的跟该女子核对村庄的名字,终于,在某一个村庄名字时,该女子点了点头。
刘源欣立即联系到该村村委会书记,初步确认该女子确为该村人。随后联系该女子父亲来救助站现场核实,果然,就是他的女儿。
这也是我省开展全国救助寻亲网宣传周后,首个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寻亲工作的成功案例。从网络推送寻亲公告到家人核实身份,仅用时7小时。
沙盘交流获取更多有用信息
并不是每一个案例都能这么幸运。一直以来,我省也一直在多个途径上着力,从社会经验、心理治疗等各种方式帮助这些特殊人群尽快找到家。
6月19日,成都市救助站以“在站寻亲,让爱回家”为主题,开展公众开放日。放满画笔的美术室、琳琅满目的游戏室、摆有钢琴的音乐室……专为流浪儿童准备的房间内,比普通的寝室多了一分温馨。
“摆一个开车的场景”沙盘老师试图通过的沙盘互动与自闭症儿童多多沟通,从而获取寻亲的线索。成都市救助站副站长陈星移介绍:“流浪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刚来救助站时,是不愿意与工作人员交流,通过音乐、游戏、画画,他们能放松,并与工作人员建立信任。”多多两年前被派出所民警送来救助站,像这样的流浪儿童在成都救助站中还有30多位。在多年的实践中,成都市救助站已经累计一些送孩子回家的经验。
一次,一个8岁的小女孩,在沙盘上摆放了蝎子,而不是小女孩喜爱的公主玩偶。工作人员由此判断她处于一种害怕或紧张的状态。在画画中,发现她画的家庭,只有妈妈一个人,了解到她来自一个单亲家庭。但是妈妈因病去世,工作人员通过这些线索,最终找到了她的亲人。
“以往,救助站寻亲的方式主要通过自己的微博以及救助站门口的寻亲栏帮助流浪者寻找亲人。现在,有了全国救助寻亲网,这些孩子回家的希望就多了一重。”陈星移说。
网站众多 这个官网更需社会关注
打开百度,输入“寻亲”二字,立刻出现多个寻亲网站。“这些网站都是民间自发组成的网站,有些可能还涉及到费用问题。只有‘全国救助寻亲网’是政府部门主办的网站,不涉及任何费用。”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周涛介绍。
就其直观感受而言,民间网站和官网的寻亲者照片的眼神不一样。各个寻亲网站刊登的多是健康人士的照片,眼神正常。这些人大多因走失、被拐等多种原因与亲人分离。而打开全国救助寻亲网,刊登的各个照片则大多眼神迷茫、不聚焦、一看就是精神状态不佳的人。
“这些人大多处于社会底层,部分可能存在家庭遗弃的情况。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级的关注。”周涛说。为了帮助这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能及时找到亲人。近期,全省各地积极开展“在站寻家,让爱回家”寻亲服务主题宣传周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在发现疑似走失人员或被拐卖人员应该及时报警,及时登录全国救助寻亲网查看寻亲信息,前往救助管理机构实地查找,以及及时采集DNA数据等。
宣传活动已经结束,各地的寻亲工作也正在进一步深化:眉山市救助管理站邀请了公安现场采集DNA血样,并录入全国失踪人口数据库和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南充阆中市救助管理站则在宣传现场整理出37名长期滞站人员资料,共发放传单6000余份,手提袋1000多个、服装100件,收集到部分可能对滞站人员身份查询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