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子已被锁定
华龙网12月28日讯在聂荣臻元帅的故乡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有一家干净整洁、环境舒适、价格低廉而倍受顾客青睐的宾馆——培君招待所。令人没想到的是这家招待所的老板竟然是个残疾女人,她的名字叫白培君。
“多事之秋年月”
出生于1964年的白培君,从小天真活泼,长得眉清眼秀,很逗人喜爱。她因在兄妹中排行老幺,所以镇上的人们都叫她白幺妹。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在她11岁那年,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她,突然患上脊髓炎,导致下肢终身瘫痪,从此与拐杖和轮椅结下了不解之缘。
白培君下肢瘫痪后很自卑,成天躺在床上不出门。父亲总是不断地开导她,经常背她去看电影,听川戏,让她多接触社会;鼓励她学做生意,以便今后有生活来源,要不然就要把她背到重庆去讨饭。白培君听后说:“学做生意可以,去重庆讨饭我坚决不干!”16岁那年,父亲为女儿办了个体户执照,开始做副食生意,由哥哥帮她负责进货。
她19岁那年,母亲因病不幸去世,失去了母爱;22岁那年,对她疼爱有加的哥哥与嫂子离婚;23岁那年又被父亲赶出家门。
为什么父亲要把她赶出家门?这事得从她的婚姻说起。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白培君的爱情也还算是来得及时。23岁那年,因合伙盗窃生产队耕牛被判刑的杨武,刚从监狱刑满释放出来,彭银华便跑去对他说:“街上那个白幺妹,人长得很漂亮,又会做生意,你去把她弄过来,今后吃穿不愁不说,还有享不完的福。”于是,杨武向白培君发起了“进攻”,并表白说:“我喜欢你,今后一辈子都对你好。”白培君心想,自己岁数也老大不小了,该是谈婚论嫁的时候;再说自己又是个残疾人,能找什么样的人呢,只要人家对自己好就行了。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白培君答应了杨武的求婚。
哪知父亲知道后火冒三丈,坚决不同意女儿这桩婚事。并非常严厉地指责说:“那么多的好人你不去找,你为什么非要找个劳改犯?”“毛主席都说要允许人犯错误,也要允许人改正错误。他改了不就成好人了吗?”无论女儿怎么说,父亲都一口回绝。“你要跟那劳改犯结婚,你就从这个家滚出去!”
“一个锑锅起家”
白培君见父亲的强硬态度是八头牛也拉不回来了。在万般无劣的情况下,她只好离开曾经温暖的家,和杨武生活在一起。
从家里出来,两人都腰无半文,既没吃的,又没住的,在走头无路的情况下,白培君找到阿姨白炳珍哭着求助。“我这里有205块钱,你先拿去看做点什么吧。”
白培君从阿姨那里借得的钱去买了1个锑锅,4张斗席(竹子编织而成),以一年10元钱的租金在街上租了间茅草盖的屋子开了个小面馆,兼卖点花生、瓜子之类的小食品。
“我卖的麻辣小面頋客们都说好吃,没过多久就在镇上卖出了名气,来店吃面的人很多,每天要卖20(通常是2斤一把)多把面,很快就把本钱找了回来。当时有人还为我放边炮庆贺。”白培君回忆说。
伴随收入的增加,白培君对屋子进行了改造,把茅草房改成了砖瓦房。虽条件仍然很简陋,但比过去好多了。“帮助他人,也就是帮助自己。”这是白培君的深切体会。
摆谈到这里,她讲述了亲身经历的一段故事:有一天,一頋客来到她面馆吃面时,以求助的口吻说:“白幺妹,我有些煤炭卖不出去,能否暂堆放在你这里?”白培君二话没说,当即就一口答应了。煤炭刚堆放不久,来面馆吃面的人就有不少问:“你这里的煤炭卖不卖?”她很快就帮忙把那人的煤炭卖完了。没想到帮助他人,却给她带来了商机,让她在开面馆的同时,做起了煤炭生意来。那时,煤炭是60元一吨,卖一吨煤炭可赚到10元钱。“我的煤炭烧过的灰都是白的,而且又很熬灶,销路相当好,生意越做越大,不仅附近的群众都到我这里买煤,连镇上人造板厂等企业的生产用煤也在我这里卖了。”白培君高兴地说。
“丈夫添乱离婚”
刚刚摆脱了生活困境,生意慢慢开始走向红火的时候,一个大字不识的丈夫杨武,却在外面与别人签了个购买汽车的合同。因经济纠纷对方把他告向法庭,法院判处他赔偿对方7000元。这真是“偷鸡不成,反而倒失了把米。”法院判决后,杨武想躲债,逃跑了。
为维护法院判决,1999年的一天,法院执行庭到白培君家冻结财产。因家里没有值钱的财物,便把白培君铐了起来。当地群众见了都为她鸣不平。大家都说:“谁违法谁负责!白培君是个残疾人,不应当铐她。”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执行庭的同志才为白培君解开了手铐。
在家成天忙于生意,对杨武在外签合同一事一无所知的白培君感到莫名其妙,心里感到很受委屈。为寻其公道,她跑到江津城里找到法院院长申诉。在院长的亲自过问下,对这个案子进行了调解:法院的同志错铐白培君,应当面向她赔礼道歉;杨武债务应由夫妻共同承担,白培君替丈夫赔偿3000元。这事让白培君对丈夫大所失望,1999年与杨武离婚。
“离婚后,以为杨武会悔改。哪知他改不了本性,还是扯拐。成天奢酒如命,酒后经常打架,替他有着赔不完的钱财,直到他把他人打成重伤触犯刑律,再次进了监狱。说起他呀,真是怄死人,总在外边惹事生非,一年要为他赔偿10多回。为把他转变过来,不要给社会添麻烦,我还每个月去监狱看望他,带给他食物,给他钱用。”白培君哀声叹气地说道。
“成为企业老板”
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白培君,凭借残缺的肢体,在生意场上单打独斗了二十多年。2006年,在亲戚的一次喜宴上,她发现了新的商机:农村办酒的人多,口碑好的招待所常常打拥堂,供不应求。她决定尝试一下。
2008年,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她投入资金9万多元,在镇上盖起了三楼一底500多平方的的楼房,办起了可以容纳30人住宿的招待所。
招待所属特种行业,需要办理营业执照。而办营业执照一次性需要10万元的注册资金。为此,她四处找亲戚朋友帮忙,整整奔波了一年,最终凑齐了10万元。
资金有了,营业执照却成了问题。于是她又到镇里的干部咨询政策,寻求办法。“现在支持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好政策多得很,我以为很困难,没想到一周就顺利办下来了。”白培君谈起创业脸上都笑开了花。
培君招待因属微型企业,按规定需要有1名健全人为合伙人,她又把前夫杨武列为招待所合伙人。考虑到前夫年岁已大(今年60岁),生活无着,她又把前夫杨武招进招待所当清洁工,管吃、管住、还管他烟酒钱。
在白培君看来,办好招待所就是她一生的事业。在管理上,她从来不马虎,总是尽心尽力做到让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去。特别是清洁卫生方面,每天都要打扫房间,床单被套天天消毒,客人一走就洗干净,确保房间每天都干净整洁。
“一个人要有尊严的活着,就要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白培君用这样的话激励自己。她说,不管再苦再难,脚踏实地就能为自己的生活闯下一片新天地。
转眼间,白培君的招待所已开业已有8年。在谈到她一手创办的招特所经营情况时,她说:“一年中,农村办酒的高峰期就是我招待所的旺季,特别是年前年后的几个月,招待所生意都很好,年接待客人都在1万人次左右,单是招待所收入就有10多万元。加上底楼的超市出租,每年租金有3万元,家里还买了1台小汽车,也算是过得去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说到这里,白培君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就没有我今天。在我创业的道路上,深切地感到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党的恩情深。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同时,创业有成的白培君更是不忘感恩社会。每当政府收留的流浪人员入住她都概不收钱,每当街上遇见残疾人她都要伸出援助之手予以资助。更为可贵的是,招待所刚开张营业,她就主动向政府提出申请不再吃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