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论坛工作学习培训导航 → 香港:学校接纳残障学生可获政府扶持

分享到:

  共有372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香港:学校接纳残障学生可获政府扶持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五味瓶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1562 精华:0 积分:15608 金钱:12839 金币:13 魅力:9186 威望:0 登陆:258 注册:2008/9/12 13:46:52 近访:2020/3/3 9:27:50 在线:在线1天17小时57分钟.
离升级差0天8小时3分钟.
目前等级1
香港:学校接纳残障学生可获政府扶持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8/8 9:54:21 [只看该作者]

贴子已被锁定

  自闭症、智障、视觉障碍、听觉障碍、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症……如果哪个小孩被赋予以上任何一个“标签”,他基本上就被宣告了只能“隔离教育”的命运,但在香港,这种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却被打破了。先天性完全失明的荣顺刚刚完成自己在香港公立名校——— 圣保罗书院的毕业礼,接下来等待他的,则是香港城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荣顺并没有开创香港社会的历史,与他一样在普通中小学接受正常教育的“特殊学生”,目前有31390名。而今年秋季开学,他们其中的100名还能因为自己的“缺陷”而享受到“特别福利”:为鼓励特殊学生追求卓越成绩,香港政府在今年7月获得立法会通过,计划投入4000万港币,专门设立奖学金及奖项嘉许入读大学的特殊学生。  2012年,当深圳自闭症患儿李孟像被踢皮球一样相继被多所公立学校劝退,他的母亲郝楠这样向媒体解释了为何总是为儿子争取正常教育的诉求:即使不能做个正常人,也要尽量接近正常人,只有让他走入正常人群,才能有成长并获取尊严生活的可能。而与深圳一桥之隔的香港,早在四十年多年前就已经将此诉求贯彻实施:所有公立普通学校要做的不是拒绝,而是如何想尽办法让自己更能满足一名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香港社会笃信,所有学童都有在免费公共教育系统接受教育的权利。  视障学生被香港知名公立中学接纳,校方为其提供各项贴心照顾  即将拿到香港城市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荣顺很庆幸自己在四年前做的一个大胆决定:申请香港传统名校———圣保罗书院。因为天生完全失明,荣顺此前一直在香港专为视障或完全失明学童提供教育的心光学校免费学习,但该校只提供小一到中三(相当于内地的初三)的课程,也就是说中三毕业后如果学生还想继续升学,他们就得去申请入读普通高中。不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心光学校就一直为推动视障学生的融合教育多方努力,学校早已建立一个让视障学生融合的校际网络,在老师的建议下,荣顺决定挑战一下香港知名的传统学校圣保罗书院,没想到申请提交不久他就被顺利录取了。  从身边完全是视障学生的环境突然转到全是健视同学的普通高中,为了更好地融入,荣顺选择多读了一年中三,即便如此,他还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我的第一个朋友,是在两个星期后交到的。因为我在中三入学,在那时大部分同学已经彼此熟络了,而我却从零开始,重新去认识他们。对于他们来说,也需要时间来接纳我。”因为在特殊学校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很多事情荣顺都能独立完成,按着校内的视障地图和引导路径,去图书馆、上厕所、找课室、回宿舍都没有问题,第一次让他头疼的:是普通学校的老师会在上课时用黑板写字。  “没办法,我很多时候不得不麻烦同桌,上课时得问他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什么,他们的态度都会很好,有的还会专门帮我抄笔记,下课后借给我转为电子版复习。”不过很快,让荣顺窘迫的情况就消失了,因为老师们不久就发现他的特殊,决定因此给荣顺一份“特别待遇”———提前把上课内容的电子版发给他预习,这样上课时即便在黑板上讲知识,荣顺也能跟得上。而对于一些涉及到图表的数理科内容,则会在课下给他额外免费“开小灶”,“这两年来,我的数学是比较困难的一科。在课后,老师都会帮我补课,有时一个星期一次,有时两个星期一次。”  解除了上课的烦恼,考试的麻烦又来了。因为双眼完全失明,荣顺很难和其他正常同学一样参加书面考试,为此学校专门给荣顺开设了电脑考试间,每次测试时,荣顺都被安排到安装有读屏软件的电脑上进行。为了保证测试公平,在遇到有较长篇幅阅读材料的科目上还会给他多加25%左右的测试时间,当然,全程都是有老师监考的,测试内容也跟正常同学的考卷别无二致。而为了让视障同学平时更好学习,圣保罗还在图书馆特意为他们设置了一个学习室,里面的电脑装有读屏发声软件和点字(盲文)显示器,学生可以将文字转成点字再打印,也方便寻找网上资料。  圣保罗书院的副校长黄汉荣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圣保罗就收录视障学生,现已收取了近50名,当时与荣顺一起就读该校的还有另外三名视障同学,“我们是觉得视障学生可以同其他同学一样读书学习,而其他学生见到视障学生都积极学习并参与课外活动,也会有鼓励作用,他们做事和学习也会更加积极。”   公立学校乐于接收特殊学生,港府提供教师培训以及额外补贴  荣顺并不是特殊学生入读主流普通学校的孤例,香港教育局新闻及公共关系组发言人向南都记者提供了一组对比数据:2012-2013学年,香港60所资助特殊学校共为8000名学生提供免费教育,但同时就读于公营普通中、小学的特殊学生却有31390名,此前一直深圳公立学校不愿接收的自闭症学童,在香港普通中小学接受融合教育的人数竟有4150名。特殊学生在香港为什么不会被公立学校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  其实早些年,香港社会也普遍对特殊学生采取隔离的态度,在很多正常孩子的家长看来,如果小孩天生特殊,那他基本就被剥夺了与正常人相处的机会,而多数有特殊小孩的家庭,由于得不到支援,也不得不主动放弃主流教育而被迫让孩子在特殊学校接受学习。目前在香港失明人协进会担任执行委员的失明人士何家樑虽然已顺利从香港大学毕业,但作为一名视障学童,他早年也曾面临过被区别对待的命运。为了更早融入正常人的学习环境,何家樑选择小学毕业后就主动申请到普通中学入读,“提交了几份申请都相继被拒绝,当然他们拒绝的理由并非由于你是特殊学生,而是会劝你:你年纪还小,等过一两年再来我们学校吧。”但何家樑却希望自己能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从中一开始,就一起适应中学这个新环境。所幸坚持到最后的他还是得到了一家公立中学的青睐,而此前这家学校从未接收过视障学生,何家樑算是打破了传统。  当事情在荣顺身上意图重演的时候,普通学校的申请就简单得多,“开始我也列了很多学校,就是怕被拒绝,没想到第一个申请的圣保罗就率先给了我肯定的回复。”而这些年普通学校的态度转变,也有赖于香港政府的特别扶持。为协助普通学校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香港教育局除了常规津贴外还一直向学校提供额外资源、专业支援及教师培训。如果一所普通中、小学接收1至6名特殊学生,那么教育局就会每年向该校提供12万元的基本津贴,此后每增加一名则每年多增加2万元津贴,今年教育局更将每所小学获得津贴的上限从以前的100万提升到150万,学校可以利用这笔钱聘请额外教师、教学助理或购买专业服务等,以期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支援。  除了在金钱上对普通学校提供帮助,在教师的培训上,香港教育局也是不遗余力。在香港2012-2013至2014-2015学年推行的一项融合教育计划显示,普通公立学校每校至少应该有10%-15%的教师修完为特殊学生提供教育的基础课程,每名学校最少保证3到6名教师修毕高级课程和专题课程,此外教师也被鼓励报读香港教育学院举办的“照顾不同学习需要”的专修课程,政府还会定期举办各种应对特殊学生教育的工作坊、研讨会和经验分享活动。  据香港教育局新闻发言人透露,政府一直采取“双轨制”推行特殊教育,有较严重或多重残疾的学生,教育局会根据专业人士的评估和建议,在家长的同意下,转介孩子入读特殊学校,以便接受加强支援服务,至于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则可入读普通学校。根据《残疾歧视条例》,所有学校均有责任取录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并提供适切的支援以协助他们发展潜能。由于近年的评估工具不断改善,以及教师和家长对特殊教育需要的认知有所提升,在普通学校被识别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数目一直增加,他们中有不少人还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特殊学生修读全日制副学位及学士学位课程的数据,从2009/2010学年的420名已经上升到2011/2012学年的530名,在香港,特殊学生的大学升学率几乎快和普通学生升学率持平。  社会机构无偿协助,让特殊学生更好融入主流学校校园生活  如果说香港政府对融合教育的扶持是荣顺和何家樑有勇气挑战主流教育的坚强后盾,那么香港发展完善的为特殊学生提供支援的公益机构,则总是在关键时刻扮演着救急的角色。  视障人士入读普通学校,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课本怎么办?早在荣顺入读圣保罗书院之前,一家名为香港盲人辅导会的社会机构早就帮他将课本全部翻译成了点字书(盲文),荣顺只需向该机构提出申请,就可获得免费的全部盲文教材。不过问题随之又来了,课本因为变动较小可以提前预备,但平时名目繁多的参考书、课堂笔记、家庭作业又怎么办?  在香港马鞍山一所主流学校就读的嘉濠就表示,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由于转换成点字书需要较长时间,常常不得不面对教材转译速度跟不上教学进度的烦恼,两年前的公开考试更是让他惊险万分,由于参考资料繁多,有些科目到了考前几天仍未拿到齐全的点字教材,不得不在考前几天抓紧时间突击,有时晚上要加班到一两点。但自从一家名为香港失明人协进会的公益机构推出电子学习支援计划后,他便可以不时把同学的笔记、参考书及历届高考试题寄给协进会的同事翻译成电子档案,然后再借助读屏软件进行学习,而这项服务完全都是免费的。  除了为视障学生翻译书籍,在失明人协进会担任执行委员的何家樑还向记者介绍,有的时候这些社会机构还是特殊学生校园生活的有效补充。“比如在普通学校,因为担心特殊学生的人身安全,一些诸如踢球、远足等活动有时并不允许他们参加,但协进会就会定期举办各种校园活动,让这些特殊学生们也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  一路作为特殊学生念到香港大学毕业,何家樑本身就对社会组织为自己提供的帮助感触颇深。由于高等教育阶段并不属于香港政府大力推行融合教育的重点领域,因此初始入读香港大学,面对全是普通课本的教材,何家樑经常在课堂上傻了眼,“但那时港大特意为我找了一名老师来负责我的学习,他会帮我邀请志愿者协助将教材转换成电子版,并帮我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到参考书的无障碍阅读版本。那个时候由于志愿者的服务并不固定,学校为了照顾我的需求,还特意出了一部分钱聘请别人专门帮我扫描学习资料。现在据我所知,视障人士在大学里的学习已经方便很多了,全球许多无障碍的阅读材料已经打破了版权的限制,学生们也可以自由通用了。”  下个月,荣顺就要入读香港城市大学,四年在普通中学的学习经历早已让他适应了和正常人一起的生活,失明并没有让“特殊学生”成为他身上唯一的标签,香港社会至少在教育上,给他提供一条和所有人一样公平的发展道路。<!-- JiaThis Button BEGIN -->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人人网网易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 JiaThis Button END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