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论坛工作学习自考专版 → 自考“管理会计(一)”复习资料

分享到:

  共有701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自考“管理会计(一)”复习资料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自考“管理会计(一)”复习资料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6/27 23:41:35 [只看该作者]

贴子已被锁定

第一章 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近代的会计,一般以企业会计为主体。(占主要地位)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

  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定期的财务报表,为企业外部同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种社会集团服务。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

  第二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并独立的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① 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初到50年代)它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差异分析、预算控制等方面。它对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是有帮助的。其主要缺陷在于,同企业管理的全局、企业与外界关系的有关问题没有在会计体系中得到应有的反映。还只是一种局部性、执行性的管理会计,仍处于管理会计发展的初级阶段。

  ② 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它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它把为企业正确地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放在首位,按照最优化的要求,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最优运转,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它是一种全局性的,以服务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决策性管理会计。它包含而且发展了执行性管理会计,从而跨入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现代管理会计是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并把决策会计放在首位。

  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在理论上起奠基和指导作用,在方法上赋予它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使它的面貌焕然一新。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其早期形成的一些技术方法;另一方面,又大量吸收了现代管理科学中运筹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新的与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会计信息系统。

  第三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

  1、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

  2、方式方法更为灵活多样

  3、同时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和局部两个方面

  4、面向未来

  5、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6/27 23:45:14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对象、方法和职能作用

  第一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

  1、从学科性质来看,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新兴的综合****叉科学。(注意:不是以会计学为基础)

  2、从工作的性质看,现代管理会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决策系统(配决策人员),二是决策支持系统(配参谋人员),三是执行与控制系统(配执行人员)。会计人员属于决策支持系统的参谋人员。

  第二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

  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是现金流动。这是因为现金流动具有最大的综合性,其流入与流出既有数量上的差别,也有时间上的差别,通过现金流动的动态,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成本、盈利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统一评价,为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重要的、综合性的信息。首先,企业生产经营中现金流出与流入数量上的差别制约着企业的盈利水平,时间上的差别制约着企业资金占用的水平,这两个方面的差别还可综合起来进行考察,即时间上的差别,可通过“货币时间价值”进行换算,转化为同一起点上看问题,使时间上的差别也通过数量上的差别来表现。这样,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成本的耗费水平、资金的占用水平和经营的盈利水平进行综合表现和统一评价,从而把企业生产经营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建立在更加综合和可比的基础上。同时,现金流动也具有很大的敏感性。通过现金流动的动态,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全面、系统而及时地反映出来。这样,现金流动的有关信息的自然而然地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神经中枢,更好地发挥信息反馈作用。

  第三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方法

  财务会计所用的方法属于描述性的方法,重点放在如何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静态)现代管理会计所用的方法属于分析性的方法,借以从动态上来掌握它的对象

  第四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1、解析过去

  2、控制现在

  3、筹划未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6/27 23:45:37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成本,是为生产一定产品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耗费的货币表现。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价值。

  一、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它由三种基本要素所组成,即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非制造成本:是指销售与行政管理方面发生的费用。分为行销或销售成本、管理成本两类。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主要成本

  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加工成本

  二、成本按性态分类(也可以说是成本按照成本习性分类)

  成本的性态,是指成本总额的变动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半变动成本三类。

  固定成本: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与产量增减变化没有直接联系的费用。又可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两类。酌量性固定成本则是企业根据经营方针由高阶层领导确定一定期间的预算额而形成的固定成本。例如:研究开发费、广告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约束性固定成本主要是属于经营能力成本,它是和整个企业经营能力的形成及其正常维护直接相联系的,企业的经济能力一经形成,在短期内难于作重大改变。例如:厂房、机器设备的折旧、保险费、(不动产)财产税、管理人员薪金等。

  严格地说如果固定资产折旧计算采用工作量法,可以视其为变动成本,否则为固定成本。对于工资也可以类似地判断,计件工资可以作为变动成本,计时工资可以作为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关联范围内,其成本总额随着产量的增减成比例增减。

  半变动成本:是指总成本虽然受产量变动的影响,但是其变动的比例。

  半变动成本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1、半变动成本有一个初始量,在这基础上,产量增加,成本也会增加。(如电话费等)

  2、半变动成本随产量的增长而呈梯式增长,称为阶梯式成本。检验人员的工资是比较典型的阶梯式成本。

  推荐例题:教材第51页习题一,注意这里只是列出了教材中需要填列的部分内容

  产量(件) 总成本(元)      单位成本(元)

  固定 变动 半变动 合计 固定 变动 半变动 合计

  0 1700 —— —— —— ——

  250 2075 6 1 1.3 8.3

  500 2450 3 1 0.9 4.9

  750 2825 2 1 0.7 3.7

  1000 3200 1.5 1 0.7 3.2

  三、成本按可控性分类分为可控性成本与不可控性成本。

  可控成本:从一个单位或部门看,凡成本的发生,属于这个单位或部门权责范围内,能为这个单位(部门)所控制。

  不可控成本:不属于某一单位或部门的权责范围内,不能为这个单位(部门)加以控制的。

  成本按其可控性分类,目的在于明确成本责任,以便评价或考核其工作成绩的好坏,促使可控成本的不断降低。

  四、按照可追踪性分类,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能直接计入或归属于各种产品(劳务或作业)成本的费用。

  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计入,而须先进行归集,然后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种产品(劳务或作业)成本的费用。

  五、成本按可盘存性的分类分为期间成本和产品成本两类

  期间成本是一种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期的长短成比例的成本,其效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产品成本是同产品的生产有着直接联系的成本。

  六、成本按经营决策的不同要求分类(重点)

  (一)差别成本

  广义的差别成本是指不同方案之间的预计成本的差额。狭义的差别成本则指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别。

  (二)机会成本

  决策时必须从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取一种最优方案,这时必须有一些次优方案要被放弃,因此,要把已放弃的次优方案的可计量价值看作被选取的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加以考虑,才能对最优方案的最终利益作出全面的评价。

  (三)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成本对产量无限小变化的变动部分,就是产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

  (四)付现成本

  付现成本是指所确定的某项决策方案中,需要以现金支付的成本。在经营决策中,特别是当企业的资金处于紧张状态,支付能力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付现成本最小的方案来代替总成本最低的方案。

  (五)应负成本

  应负成本是机会成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是企业实际支出,也不记账,是使用某种经营资源的代价。

  (六)重置成本

  是指按照现在的市场价值购买目前所持有的某项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

  (七)沉没成本

  是指过去发生、无法收回的成本。这种成本与当前决策是无关的。

  (八)可避免成本 是指通过某项决策行动可改变其数额的成本。

  (九)不可避免成本 是指某项决策行动不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也就是同某一特定决策方案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

  (十)可延缓成本 某一方案已经决定要采用,但如推迟执行,对企业全局影响不大,同这一方案相关联的成本就称为可延缓成本。

  (十一)不可延缓成本 如已选定的某个决策方案必须马上实施,否则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那么与这一方案有关的成本称为不可延缓成本。

  (十二)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指与决策有关的未来成本。比如差别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应负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

  非相关成本指过去已发生、与某一特定决策方案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比如,不可避免成本、沉没成本(原始成本)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6/27 23:46:19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半变动成本的分解

  一、高低点法:是指以某一时期内的最高点产量的半变动成本与最低点产量的半变动成本之差,除以最高产量与最低产量之差。

  注意:高点或者低点应该是业务量(如产量)的最高或者最低点,而不是成本的最高或者最低点。

  推荐例题:教材第52页习题二

  注意最高点和最低点是按照直接人工小时(业务量)来选择的

  最高点 5月份  直接人工46小时   维修费50千元

  最低点 9月份  直接人工14小时   维修费28千元

  b=(50-28)/(46-14)=22/32=0.6875

  a=50-46*0.6875=18.375

  Y=18.375+0.6875X

  二、散布图法(亦称布点图法):是指将所观察的历史数据,在坐标低上作图,据以确定半变动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各占多少的一种方法。

  三、回归直线法(最小二乘法):

  一般需要首先计算相关系数

  推荐例题:教材第53页习题四

  1、经计算相关系数接近于1,所以可以按照回归直线法进行分解。

  n=9(数据个数是9个)

  ∑X=129 ∑Y=167 ∑XY=2552  ∑X2=2109

  Y=9.83+0.6089X

  2、当机器工作小时为25小时时,维修成本为9.83+0.6089X25=25.05元

  教材有关表达式尽量记忆背诵,否则按照上边方程假设未知数求解

  精确度由高到低排列:回归直线、散布图、高低点

  简便度由高到低排列:高低点、散布图、回归直线

  ※※※※※管理会计同步练习题与解答:

  1、教材第52页习题三

  参考答案:Y=-116.44+5.3778X

  该题目命题有严重错误,可以计算出相关系数,并非接近于1,事实上采用回归直线法计算是不合适的,而且计算出的固定成本是负数也不符合常规。

  2、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去年12个月中最高与最低业务量情况下的制造费用总额如下:

  摘 要 高点(10月) 低点(3月)

  业务量(机器小时) 75000 50000

  制造费用总额(元) 176250 142500

  上表制造费用总额中包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该厂会计部门曾对低点月份业务量为50000机器小时的制造费用总额作了分析,其各类成本的组成情况如下:变动成本总额 50000元;固定成本总额 60000元;混合成本总额 32500元;制造费用总额合计142500元。要求:(1)采用高低点法将该厂的混合成本分解为变动部分与固定部分,并写出混合成本公式。(2)若该厂计划期间的生产能量为65000机器小时,则其制造费用总额将为多少?。

  (1)设方程为:y=a+bx

  则:b=(176250-142500)÷(75000-50000)=33750÷25000=1.35(元/小时)

  将(75000,176250)或(50000,142500)带入方程,求得a

  176250=1.35×75000+a a=75000(元)

  该厂混合成本中包含的固定成本=75000-60000=15000(元)

  混合成本中单位变动成本=(32500-15000)÷50000=0.35(元/小时)

  混合成本公式如下:y=0.35x+15000

  (2)总成本公式为:y=1.35x+75000

  y=1.35×65000+75000=162750(元)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6/27 23:46:46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变动成本法

  按安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而按变动成本计算,其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对固定性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从当期的销售收中直接扣减。

  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产品的区别:

  一、产品成本组成的不同

  在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而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分摊地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产量

  二、在“产成品”与“在产品”存货估价方面的区别

  采用完全成本法时,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中不仅包含了变动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包含了一部分的固定成本。采用变动成本法时,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并没有负担固定成本,其金额必然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的估价。

  三、在盈亏计算方面的区别

  1、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本期生产量等于销售量,期末存货等于期初存货),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2、产大于销(本期生产量是大于销售量,期末存货大于期初存货),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3、产小于销(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期末存货小于期初存货),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例题推荐:

  1、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两年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有关该产品的产销基本情况以及按照完全成本法编制的两年损益表如下所示:

  产品的基本情况

  基本资料 第一年 第二年

  生产量(件) 8000 10000

  销售量(件) 8000 8000

  销售单价(元) 15 15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元) 8 8

  固定生产成本总额(元) 24000 24000

  损益表

  摘要 第一年 第一年

  销售收入 120000 120000

  销售成本 88000 83200

  销售毛利 32000 36800

  销售管理费用 20000 20000

  税前利润 12000 16800

  假设公司的固定生产成本是以生产量为基础分摊于该产品;另设每件该产品分摊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1元。

  要求:(1)按照完全成本法分别计算第一年、第二年该产品的产品单位成本。(2)第一年和第二年的产品销售量相同,销售单价和成本水平均无变动,为什么第二年的税前利润较第一年高出4800元。(3)按照变动成本法编制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损益表。(4)通过对两种不同方法编制的损益表进行对比,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1)按照完全成本法分别计算第一年、第二年该产品的产品单位成本如下:

  第一年单位成本=单变成本+单位固定制造费用=8+24000/8000=11元

  第一年单位成本=8+24000/10000=10.40元

  (2)这是因为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一年增加了2000件,使得第二年的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和单位产品成本都降低了0.60元,故第二年的产品销售成本要比第一年低8000*0.60=4800元,第二年的税前利润比第一年增加4800元。

  (3)按照变动成本法编制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损益表如下:

  比较损益表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销售收入(15*8000) 120000 120000

  变动生产成本 64000 64000

  变动销售管理费用 8000 8000

  贡献毛益 48000 48000

  减: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24000 24000

  固定销售管理费用 12000 12000

  税前利润 12000 12000

  (4)略。

  2、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甲产品,共计2000件,售价20元/件。期初存货为0,期末存货为200件,本期销售1800件。生产过程中共发生直接材料费7000元,直接人工费4000元,制造费用4000元,其中变动性制造费用1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300元。销售费用9000元,其中变动部分3000元,固定部分6000元。管理费用8000元,其中变动部分1000元,固定部分7000元。

  要求:(1)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2)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的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货成本,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3)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编制损益表。

  (1)分别以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产品成本 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直接材料 7000 7000

  直接人工 4000 4000

  变动性制造费用 1000 1000

  固定性制造费用 0 3000

  合计 12000 15000

  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为:15000/2000=7.5元/件

  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为:12000/2000=6元/件

  期间成本 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

  固定性制造费用 0 3000

  销售费用 9000 9000

  管理费用 8000 8000

  合计 17000 20000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6/27 23:47:07 [只看该作者]

(2)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列示如下:

  项目                  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

  期初存货成本               0             0

  本期产品成本             15000         12000

  可供销售商品合计         15000         12000

  单位产品成本              7.5            6

  期末存货量                200           200

  期末存货成本             1500           1200

  本期销售成本             13500          10800

  可见: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与完全成本法下多300元,这是因为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不仅包括了变动成本,而且包括了部分的固定性制造费用300元,即期末存货成本中包括了其承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部分,而变动成本法下只包括变动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的本期销货成本比在变动成本法多2700元,这是因为变动成本法下的销货成本仅包括变动成本10800元,而完全成本下,还包括了固定性制造费用2700元,故导致二者之间的差异。

  (3)按照两种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如下:

  损益表(完全成本法)

  产品销售收入(1800×20) 36000

  减:产品销售成本(1800×7.50) 13500

  产品销售利润 22500

  减:销售费用 9000

  管理费用 8000

  营业利润 5500

  损益表(变动成本法)

  产品销售收入(1800×20) 36000

  减:产品销售成本(1800×6) 10800

  产品销售利润 25200

  减:固定性制造费用 3000

  销售费用 9000

  管理费用 8000

  营业利润 5200

  第二节 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评价

  一、对完全成本法的评价:

  阅读教材中令管理人员理解的三个举例

  在教材64页下面的表格倒数第三行“销售毛利”和倒数第四行“减:期末存货”添加一行,销售成本合计,对应的三列数据分别为:24000、21000、27000.

  在教材65页下面的表格最后一行第一列空白处添加“销售成本合计”,对应的第一年数据为:123750,不是教材中印刷的1237500,估计是印刷错误。

  二、对变动成本法的评价:

  采用完全成本法的优点是可以发动企业提高产品产量的积极性。因为产量越大,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会越低,从而单位产品成本会随之降低。但是这种成本计算法的最大缺陷是:按照这种方法为基础所计算的分期损益难于为管理部门所理解。这是因为在产品售价、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的多少理应和销售量的增减相一致,也就是销售量增加,利润也应增加。反之,销售量减少,利润也应减少。可是,按完全成本计算由于其中掺杂了人为的计算上的因素,使得利润的多少和销售量的增减不能保持相应的比例,因而不易为管理部门所理解,不便于为决策、控制和分析直接提供有关的资料。

  采用变动成本法的优点是:⑴所提供的成本资料能较好地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易于为管理部门所理解和掌握。⑵能提供每种产品盈利能力的资料,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决策分析。⑶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与业绩评价。但是这种成本计算法也存在局限性:⑴这种成本计算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的要求。⑵所确定的成本数据不符合通用会计报表编制的要求。⑶所提供的成本资料较难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三、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

  把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计算的基础上,对在产品、产成品账户均按变动成本反映,同时另设“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账户,把所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记入这一账户。期末,把其中应归属于本期已销售产品的部分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并列入损益表,作为本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而其中应归属期末在产品、产成品部分,则仍留在这个账户上,并将其余额附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在产品、产成品项上,使它们仍按所耗费的完全成本列示。

  ※※※※※管理会计同步练习题与解答

  一、教材第71页习题一

  1、变动成本法第一年净收益=(5-3)×140000-150000-5×140000×5%-65000=30000元

  变动成本法第二年净收益=(5-3-5×5%)×160000-150000-150000-65000=30000元

  完全成本法第一年单位成本=3+150000/170000=3.88元

  完全成本法第二年单位成本=3+150000/140000=4.07元

  完全成本法第一年净收益=(5-3.88-0.25)×140000-65000=56800元

  完全成本法第二年净收益=(5-3.88-0.25)×30000+(5-4.07-0.25)×130000-65000=26100+88400-65000=49500元

  2、3、4略

  二、教材72页习题二

  1、变动成本法第一年净收益=(15-5)×20000-180000=20000元

  变动成本法第二年净收益=(15-5)×30000-180000=120000元

  完全成本法第一年单位成本=5+180000/30000=11元

  完全成本法第一年净收益=80000元

  完全成本法第二年单位成本=5+180000/24000=12.5元

  完全成本法第二年净收益=90000元

  2、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6/27 23:47:23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成本-产量-利润依存关系的分析

  第一节 贡献毛益与盈亏临界点

  记忆本量利分析的概念,可以作为名词解释或者简答题的考核内容。

  一、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位贡献毛益=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这里需要补充强调一下,单位贡献毛益其实有两种理解方法:

  1、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制造成本

  2、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制造成本-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前者可以作为生产性单位贡献毛益。实际决策时候两者都可以加以运用,只不过随具体决策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

  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除单位售价或贡献毛益总额除以销售收入总额

  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单位贡献毛益/单价=1-变动成本率

  二、盈亏临界点(损益两平点、保本点、盈亏突破点)

  盈亏临界点,也称损益两平点或保本点,是指在一定销售量下,企业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相等,不盈也不亏。当销售量高于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时,则会获得利润。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实物单位)=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用金额表示)=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前者也可以叫保本量,后者也可以叫保本额。实际考试时,也有可能将前者直接叫做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而将后者直接叫做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如果题目并没有直接强调数量或者是金额,就需要学员在考试时候结合题目所给出的基本条件进行结合判断。

  三、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盈亏临界点的计算

  综合加权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销售额比重)

  综合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综合加权贡献毛益率

  各种产品的保本额=综合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各种产品销售额比重

  假设品种结构不变

  推荐例题: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19 800元,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品种  销售单价(元)  销售量(件) 单位变动成本(元)

  甲    2000       60       1600

  乙    500        30        300

  丙    1000       65        700

  要求:(1)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该厂的综合保本销售额及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2)计算该公司营业利润。

  (1)甲产品的销售比重=2000×60/200 000=60%,乙产品的销售比重=500×30÷200 000=7.5%,丙产品的销售比重=1000×65÷200 000=32.5%.

  甲产品的贡献毛益率=(2000-1600)÷2000=20%,乙产品的贡献毛益率=(500-300)÷500=40%,丙产品的贡献毛益率=(1000-700)÷1000=30%.

  综合贡献毛益率=20%×60%+40%×7.5%+30%×32.5%=24.75%,综合保本额=19800÷24.75%=80 000元

  甲产品保本量=80000×60%÷2000=24元,乙产品保本量=80000×7.5%÷500=12元,丙产品保本量=80000×32.5%÷1000=26元。

  (2)营业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2000×60+500×30+1000×65)×24.75%-19800=49500-19800=29700元

  例题推荐:教材100页习题六

  根据题目,A的销售额比重=0.6  B的销售额比重=0.4

  加权平均的贡献毛益率=40%×0.6+30%×0.4=36%

  1、计算指标:

  (1)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72000/36%=200000元

  (2)A产品在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200000×0.6/5=24000件

  B产品在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200000×0.4/2.50=32000件

  (3)安全边际额=5×30000+2.50×40000-200000=50000元

  (4)预计利润=50000×36%=18000元

  2、增加A产品销量引起贡献毛益增加=(40000-30000)×5×40%=20000元,减少B销售量引起的贡献毛益减少=(40000-32000)×2.5×30%=6000元,合计引起的贡献毛益的增加为20000-6000=14000元,与增加的广告费9700元(固定成本)相比,超出4300元,所以方案合算。

  3、重新计算

  A产品销售额=200000元,B销售额=80000元

  两者的销售额比重分别为:5/7和2/7

  加权平均的贡献毛益率=40%×5/7+30%×2/7=2.6/7=0.372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72000+9700)/0.372=81700/0.372=219624元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6/27 23:47:51 [只看该作者]

四、同盈亏临界点有关的指标

  (一)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除以企业正常开工完成的销售量。

  (二)安全边际:指盈亏临界点以上的销售量。即现有或者预计的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

  安全边际量=现有或预计的销售数量-盈亏临界点销售数量

  安全边际额=现有或预计的销售金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金额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现有或预计的销售数量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额/现有或预计的销售金额

  安全边际率=1-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

  安全边际率+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1

  安全边际率+保本作业率=1

  例题推荐:安全边际率=「AC」

  A.安全边际量÷实际销售量

  B.保本销售量÷实际销售量

  C.安全边际额÷实际销售额

  D.保本销售额÷实际销售额

  E.安全边际量÷安全边际额

  (三)销售利润率

  1、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

  2、销售利润率=(销售收入-销售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收入

  3、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4、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1-变动成本率)

  5、销售利润率=(1-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贡献毛益率

  6、销售利润率=(1-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1-变动成本率)

  五、盈亏临界图(保本图)

  2004年上全简答34已经涉及盈亏临界图的定义(定义在教材81页)

  (一)盈亏临界图的绘制程序

  (二)盈亏临界图特点:1、盈亏临界点不变,销售量越大,能实现的利润越多,亏损越少;销售量越少,能实现的利润越小,亏损越多。2、销售量不变,盈亏临界点越低,能实现的利润越多,亏损越小;盈亏临界点越高,能实现的利润越小,亏损越多。3、在销售收入既定的条件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截距)和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斜率)的多少。

  ▲例题推荐:教材97页习题一

  1、作盈亏临界图略。

  2、计算以下各项指标:

  (1)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用实物单位表现)=32000/(5-3)=16000件

  (2)安全边际=20000-16000=4000件

  (3)预计销售量的预计利润=20000×(5-3)-32000=8000元

  或者4000×2=8000元

  3、重新计算以下各项:

  (1)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32000/(5.5-3)=12800件

  安全边际=18000-12800=5200件

  实现利润=5200×2.5=13000

  (2)图略

  (3)方程:(5.5-3)×销售量-32000=13000×(1+10%)

  得出:销售量=18520件

  4、重新计算新情况下的下列指标:

  (1)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32000+4000)/(4.6-3)=22500件

  (2)方程:(4.6-3)×销售量-32000-4000=8000×(1+10%)

  得出:销售量=28000件

  ▲▲例题推荐:教材98页习题二

  1、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2000/(9-5)=500件

  2、作盈亏临界图略

  3、方程:(9-5)×销售量-2000=9×销售量×20%

  得出:销售量=909件

  4、方程:(9-5)×销售量-2000=2500

  得出:销售量=1125件

  六、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如下:⑴假定产品的单位售价不变,企业的销售总收入同产品的销售量成正比例地变动。⑵假定所有的成本都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其中假定固定成本是处于“相关范围”内,其总额在全期内保持不变,不受销售量变动的影响,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不变,变动成本总额同产品的销售量成正比例地变动。⑶假定企业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如果同时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时,其品种构成不变。⑷假定全期内产品的生产量与销售量一致,不考虑产成品存货水平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第二节 目标利润的分析

  一、预测利润

  预测利润=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预测利润=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固定成本

  预测利润=贡献毛益率×销售额-固定成本

  预测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贡献毛益

  预测利润=安全边际额×贡献毛益率

  例题推荐:教材99页习题四

  解答:为了更清晰地表达意思,我在这里补充了个别教材中未涉及的项目。

  厂别 销售量(件) 单价 销售收入总额 单变成本 变动成本总额 单位贡献毛益 固定成本总额 净利或者亏损

  A 5000 5 25000 3 15000 2 5000 5000

  B 4000 6.5 26000 5 20000 1.5 1500 4500

  C 1500 15 22500 10 15000 5 9000 (1500)

  D 4500 9 40500 5 22500 4 10000 8000

  二、预计目标销售量(数量)

  预计目标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贡献毛益

  预计目标销售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贡献毛益率

  预计目标销售额=单价×预计目标销售量

  例题推荐: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3月份的有关资料如下:销售收入200000元,销售成本15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占20%)。设现有的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能经常保持不变。要求:(1)计算在固定成本增加20000元时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2)固定成本增加后,若要实现利润30000元,销售收入应为多少?

  固定成本=150000×20%=30000元

  变动成本=150000×(1-20%)=120000元

  变动成本率=120000÷200000=0.6,贡献毛益率=1-0.6=0.4

  (1)盈亏临界点销售额=(30000+20000)÷0.4=125000元

  (2)销售收入=(30000+20000+30000)/0.4=200000元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6/27 23:48:18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 利润预测中的敏感分析

  目标利润=目标销售量×(预计单位售价-预计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1、单位价格变动的影响  2、变动成本变动的影响

  3、销售量变动的影响   4、固定成本变动的影响

  5、多因素同时变动的影响 6、税率变动的影响

  以下总结的有关规律不要死记硬背:

  因素增加 单位贡献毛益 盈亏临界点 目标销售量 安全边际 利润

  单价          +          -         -        +     +

  单变成本      -          +         +        -     -

  销售量         0           0          0        +     +

  固定成本       0          +         +        -     -

  推荐例题1: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只产销一种产品,1997年销售量为8000件,单价为240元,单位成本为180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150元,该企业计划1998年利润比1997年增加10%.要求:运用本量利分析原理进行规划,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才能实现目标利润(假定采取某项措施时,其他条件不变)。

  (1)如果采取提高销售量的措施:

  1997的利润=240×8000-180×8000=480000元

  1998的利润=480000×(1+10%)=528000元

  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80-150=30元

  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30×8000+528000)÷(240-150)=8534件

  销售量增加=8534-8000=534件

  98年应增加销售量534件,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2)如果采取降低固定成本的措施

  240×8000-150×8000-528000=192000元

  30×8000-192000=48000元

  98年应降低固定成本48000元,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3)如果采取降低单位变动成本的措施

  新的单位变动成本=(240×8000-30×8000-528000)÷8000=144元

  150-144=6元  98年单位变动成本应降低6元,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4)如果采取提高单价的措施

  新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150+(240000+528000)÷8000=246元

  246-240=6元 98年应提高单价6元,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推荐例题2: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销售收入为180 000元,销售成本为160 000元,其中固定成本为88000元,若1999年计划增加广告费3200元,产品单价仍为40元/件。要求:(1)预测1999年该公司的保本点;(2)若1999年计划实现目标利润52 800元,则目标销售额应为多少?

  (1)销售量=销售收入÷单价=180000/40=4500件

  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总额÷销售量=(160000-88000)/4500=16元/件

  保本量=(88000+3200)÷(40-16)=3800件

  保本额=保本量×单价=3800×40=152 000元

  (2)目标销售额=目标销售量×单价=[(88000+3200+52 800)/(40-16)]×40=240000元

  推荐例题3: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预计销售某种产品5万件,若该产品变动成本率为50%,安全边际率为20%,单位贡献毛益为15元。要求:(1)预测2004年该公司的保本销售额;(2)2004年该公司可获得多少税前利润?

  (1)销售收入=贡献毛益总额/贡献毛益率=(5×15)/(1-50%)=150万元

  单价=销售收入/销售数量= 150/5=30元/件

  保本量=预计销售量×(1-安全边际率)=5×(1-20%)=4万件

  保本额=4×30=1 20万元

  (2)固定成本=15×4=60万元

  税前利润=150-15×5-60=15万元

  第四节 不确定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

  教材91页第8行修改为:2600×(20-17)=7800元

  推荐例题:教材101页习题八

  解答:(1)期望值=2000×0.1+2500×0.2+3000×0.4+3500×0.2+4000×0.1=200+500+1200+700+400=3000元

  (2)预计利润=3000×(10-6)-10000=2000元

  第五节 本-量-利依存关系的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一、应否购置某项生产设备的选择

  提示:对两种方案的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贡献毛益、固定成本、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和可实现的利润等进行衡量比较,看看谁利润大。

  教材93页例题的另类思考:

  购买后比购买前增加的固定成本=增加新设备所增的年折旧=20000/4=5000元

  购买后比购买前减少的变动成本=10000×35%=3500元

  购买后比购买前减少的净收益=5000-3500=1500元

  与教材结果保持一致,教材中之所以是1495是由于保留小数位数造成的。

  二、某种新产品是否投产的选择

  提示:考虑这种新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是否大于该产品的保本点销售量。

  三、某种设备购置或租赁的选择(重点内容)

  提示:考虑一个时点,在短期内一般租赁合算,而超过这一时点,在长远看来是购置划算。设天数为X,将两种方案设为方程左右边,求出X.要求能够进行必要的决策

  推荐例题:教材100页习题七

  解答:第一种情况下:

  设备A的年使用成本=(1400-200)/4+0.85×400+120=760元

  设备B的年使用成本=550/4+1.40×400=697.5元

  应该选择使用B设备。

  第二种情况下:

  设备A的年使用成本=(1400-200)/4+0.85×600+120=930元

  设备B的年使用成本=550/4+1.40×600=977.5元

  应该选择使用A设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1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6/27 23:48:34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 预测分析

  第一节 预测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预测:是根据反映客观事物的资料信息,运用科学方法来预计和推测客观事物发展。

  一、预测的基本程序

  ①确定预测目标 ②收集整理资料 ③选择预测方法

  ④综合分析预测 ⑤计算预测的误差

  二、预测方法

  (一)非数量方法(定性分析法):它是依靠人们的主观分析判断来确定未来的估计值。常见有经验分析法、直接调查法、集合意见法、集体思考法。

  (二)数量方法(定量分析法):是根据过去比较完备的统计资料,应用一定的数字模型或数理统计方法对各种数量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分两类:

  1、趋势预测法:是以某项指标过去的变化趋势作为预测的依据,是把未来作为“过去历史的延伸”。常见的有: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

  2、因果预测法:是从某项指标与其他有关指标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中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它们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作为预测的依据。常见的有:回归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

  三、预测特点:

  预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近似性、局限性。

  第二节  销售预测

  销售预测是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预计市场对本企业产品在未来时期的需求趋势。(区别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一、算术平均法:

  计划期销售预测数=各期销售量总和/期数

  注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计算简单、差异平均化、只适用于销售基本稳定的产品。

  二、趋势平均法:

  N年平均数+(N-1)×趋势平均数

  尽可能缩小偶然因素,适用于各期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逐渐增加的企业。

  教材第107页的表格第3列“五年平均”应该修改为“五月平均”或者“五期平均”。表格中三期趋势平均数的最后一个1.53=(2.0+1.4+1.2)/3=1.53

  三、指数平滑法:

  是根据前期销售量的实际数和预测数,以加权因子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来预测下一期销售量的方法。

  预测期销售量=平滑系数×上期实际销售量+(1—平滑系数)×上期预测额

  注意平滑系数与实际销售量对应,可以借助谐音“滑际”(滑稽)进行记忆。

  经常将套用该公式的小型计算作为单项选择题目来进行考核,也有可能要求根据其他资料去倒求平滑系数

  注意教材109页指数平滑法与趋势平均法的比较:采用趋势平均法,计算以前若干期的平均数和趋势平均数时,前后各个时期的权数相同(简单平均);而采用指数平滑法对未来进行预测,考虑到近期资料的影响程度比远期为大,因而对不同时期的资料取不同的权数,越是近期的资料,权数越大,越是远期的资料,权数越小,这样计算更能符合客观实际。这是指数平滑法对趋势平均法的一个重要改进。

  四、直线回归预测法:

  使用数学模型: y=a+bx 其中y代表销售量,x代表年份(期数)。

  注意;教材110页最上面第二个公式也就是关于b的计算公式的分子漏写了一个n,请你们补充在分子第一个西格玛符号之前

  注:x要从0算起。

  教材第110页的这个题目也可以这样求解:首先套用公式直接计算出b

  b=[n∑xy-∑x∑y] ÷[n∑x2-(∑x)2]=(6×692-15×242)/(6×55-15×15)=(4152-3630)/(330-225)=522/105=4.97

  然后根据简化的表达式计算出a=(∑y-b∑x)÷n=(242-4.97×15)/6=27.90(注意公式的运用)

  最后得出教材111页第一行的方程y=27.90+4.97x

  若预测第7年的销售额,则x=6,带入方程,则第7年的销售额的预测值为:27.90+4.97×6=57.52千元

  第三节 成本预测

  一、目标成本预测

  目标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某一时期要求实现的成本目标。

  目标成本确定方法:

  1、选择某一先进成本水平作为目标。(选择法)

  2、先确定目标利润,推算出成本。

  即:目标成本=预计收入-应交税金-目标利润。(倒挤法)

  或者:目标成本=预计单价×(1-销售税率)×销售量-目标利润

  目标成本=(预计单价-单位税金)×销售量-目标利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1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6/27 23:48:59 [只看该作者]

二、成本发展趋势预测方法:

  高低点法

  原理与半变动成本分解的方法类似

  推荐例题: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C产品,从历史成本数据中查出上年产量最高为8月份,共生产5000件,总成本为18500元,产量最低为12月份,共生产3000件,其总成本为12500元。计划年度1月份的产量为4000件。要求:用高低点法预测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各为多少?

  「解答提示」

  b=(18500-12500)/(5000-3000)=3

  a=18500-5000×3=3500或者12500-3000×3=3500

  所以总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方程为:Y=3500+3X

  当计划年度1月份的产量为4000件,

  预测总成本=3500+3×4000=15500元

  单位成本=15500/4000=3.875元/件

  回归直线法

  y=a+bx 其中:y代表总成本,a代表固定成本,b代表单位变动成本,x代表产量。

  推荐例题:教材128页习题四

  「解答提示」

  ∑X=500+400+600+720+800=3020

  ∑Y=35000+28800+42600+48960+52000=207360

  ∑XY=500×35000+400×28800+600×42600+720×48960+800×52000=17500000+11520000+25560000+35251200+41600000=131431200

  ∑X2=500×500+400×400+600×600+720×720+800×800=250000+160000+360000+518400+640000=1928400

  b=(5×131431200-3020×207360)/(5×1928400-3020×3020)=59.296

  a=(207360-59.296×3020)/5=28286.08/5=5657.216

  Y=5657.216+59.296X

  当预计产量为900台,总成本=5657.216+59.296×900=5657.216+53366.4=59023.62元

  单位成本=59023.62/900=65.58元

  三、因素变动预测法:

  1、直接材料消耗数量变动

  注意教材116页的公式括号位置给错了。

  2、直接材料价格变动

  注意教材公式是在假设直接材料消耗数量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得出的。

  3、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变动

  基期单位成本工资费用=基期工资总额/基期产量

  计划单位成本工资费用=基期工资总额×(1+平均工资增长%)/[基期产量×(1+劳生率增长%)]

  前面公式减去后面公式的差额(左-左,右-右)

  工资和劳生率对单位成本的影响=(基期工资总额/基期产量)×[1-(1+平均工资增长%)/(1+劳生率增长%)]=基期单位成本工资费用×[1-(1+平均工资增长%)/(1+劳生率增长%)]

  如果把第一个等号隐去,就是教材里边的公式:

  工资和劳生率对单位成本的影响=基期单位成本工资费用×[1-(1+平均工资增长%)/(1+劳生率增长%)]

  4、产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

  基期单位成本中的固定费用=固定费用总额/基期产量

  计划单位成本中的固定费用=固定费用总额/[基期产量×(1+产量增长率)]

  前面公式减去后面公式的差额(左-左,右-右)

  产量变动对单位成本中固定费用的影响

  =(固定费用总额/基期产量)×[1-1/(1+产量增长率)]

  =基期单位成本中的固定费用×[1-1/(1+产量增长率)]

  如果把第一个等号隐去,就是教材里边的公式:

  产量变动对单位成本中固定费用的影响 =基期单位成本中的固定费用×[1-1/(1+产量增长率)]

  所以教材118页产量影响的公式应该进行修改,教材印刷发生错误。

  推荐例题:(单选)设江苏省淮安市清江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只生产甲产品,基期单位成本中的工资费用为10元。预计计划期工资平均增长5%,劳动生产率增长10%,则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是「B」

  A.产品成本上升0.45元 B.产品成本降低0.45元

  C.产品成本上升0.48元 D.产品成本降低0.48元

  计划期单位成本中的工资费用=10×(1+5%)/(1+10%)=9.55

  基期单位成本中的工资费用为10,显然降低0.45元。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之翼
  1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版主 帖子:2208 精华:1 积分:14434 金钱:34310 金币:0 魅力:6895 威望:0 登陆:241 注册:2006/11/28 9:24:35 近访:2008/1/18 11:00:51 在线:在线0天0小时0分钟.
离升级差0天20小时0分钟.
目前等级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6/27 23:49:19 [只看该作者]

四、质量成本预测

  质量成本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成本概念。

  质量成本总和=内部质量损失+外部质量损失+评价质量费用+质量预防费用

  注意各种质量成本的组成情况以及变化规律

  最佳质量成本:当质量成本总和达到最低时。

  第四节 利润预测

  比例法是指根据各种利润率指标来预测计划期产品销售利润的一种方法。

  预测利润额=预计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率(经验数字或历史资料)

  预测利润额=预计产品销售成本×销售成本利润率(经验数字或历史资料)

  预测利润额=预计产品总产值×产值利润率(经验数字或历史资料)

  第五节 筹资预测(计算重点)

  通常采用销售百分比法:

  计算步骤:

  分析基期的资产负债表,判断哪些项目需要随着销售量的变动而变动,尤其注意生产能力的变动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为了便于理解将资产负债表项目区分为:

  变动资产项目 随销售额增长而增长的资产项目 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利用率饱和的固定资产

  变动负债项目 随销售额增长而增长的负债项目 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

  不变项目 不随销售额变化的项目 应付票据、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

  补充讲解:如果已经达到最大生产能力,固定资产达到饱和状态,需要随着销售额的增长增加固定资产,这时属于变动项目;如果没有达到最大生产能力,固定资产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不需要随着销售额的增长增加固定资产,这时属于不变项目。

  用每一个变动项目除以基期销售额,并算出两边的百分比合计数A与B

  利用公式:销售额的增加部分×(A-B)

  也可以这样理解:

  (∑变动资产-∑变动负债)/销售收入=筹资百分比=A-B

  销售收入增加额×筹资百分比=筹资额

  4、考虑其它因素的变动:一是未来预计增加的利润(股利);二是未来固定资产折旧额。三是考虑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项目(来年需要增加的各项资金或其他零星资金需要量)。

  利用公式:

  追加的资金(外部筹资额)=筹资额-内部筹资额=筹资额-年固定资产折旧-本年留存利润+来年预计增加的各项资金

  首先讲解教材原来的例题

  例题推荐:教材129页习题五

  解答:首先要注意该公司剩余生产能力=30%

  考虑到:销售收入增长率=500000/425000-1=18%

  因此:该公司固定资产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不需要增加机器设备,因此本题的固定资产不会随着销售额的的增加而增加,应该作为不变项目看待,不参加筹集资金百分比的计算

  变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变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应交税金。其他属于不变项目。

  筹集资金百分比=(10000+75000+100000-50000-25000)/425000=0.2588(或者25.88%)

  税后净利与销售额的比率(销售净利率)=21250/425000=0.05或者5%(应该假设该比率保持不变)

  股利发放率=8500/21250=0.4(题目已经确定该比率保持不变)

  追加资金=销售收入增加额×筹集资金百分比-折旧提取数-本年留存利润+零星资金需要量=(500000-425000)×0.2588-30000-500000×0.05×(1-0.4)+10000=-15582.5元

  由于结果为负数,说明该公司资金充裕,不需要追加资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