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子已被锁定
早在2004年,贫困残疾人救助就被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范畴。今年,省为民办实事“贫困残疾人救助工程”继续惠及湘潭贫困残疾儿童,斥资640余万元,为湘潭298名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其中,脑瘫115名,智障130名,自闭症40名,人工耳蜗13例。目前,这些残疾儿童分别在湘潭市一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亲园培智学校、省博爱医院、韶山市博爱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等承办机构接受康复治疗,恢复良好。
救助人数从214名扩大到298名
今年3月16日,湘潭2015年省、市政府为贫困残疾人办实事项目正式启动。按照计划,省实事“贫困残疾人救助工程”将救助214名贫困残疾儿童,包括脑瘫儿童、孤独症儿童、智障儿童和人工耳蜗适配。然而在走访中发现,我市需要救助的贫困残疾儿童家庭远远超出了想像。在市残联多方争取下,残疾人名额从214名增加至298名。
“有不少家庭对救助政策不了解,或者没有意识到孩子病情的严重性,或者不愿意面对,这给我们的筛选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市残联康复维权部负责人介绍,为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了解这项惠民政策,让更多的贫困残疾孩子得到免费救助,近两年,我市加大了宣传力度,在全市分批培训了340名社区(村)康复协调员,通过他们摸底掌握了真正需要救助的贫困残疾儿童对象。
这位负责人呼吁需要救助的家庭,尽早到当地残联申请,以便尽早治疗。“孩子年纪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从单纯的康复训练到融合教育
兴兴是一名唐氏综合症宝宝,虽然已经4岁,可是还不会说话,连爸爸、妈妈也不会叫。今年1月,家人把她送到韶山市博爱残疾人托养中心,接受为期半年的免费康复训练。在这里,她和正常小孩一起上课、一起玩游戏,病情有了很大好转,现在不但会叫“爸爸”“妈妈”,每次离校时还会主动和老师说“再见”。
韶山博爱残疾人托养中心是今年我市的省实事智障儿童救助承办机构之一,共有40名来自全市各地的智障儿童在这里接受免费救治。为让这些智障儿童更好地恢复,该中心创造性地开展融合教育,将智障儿童和正常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生活,成效明显。“这些特殊的孩子迟早是要融入社会的,我们想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特殊’,有这么多人关心他们。”该中心一位负责人说。
同样,在湘潭市亲园培智学校智障部,正在接受康复训练的60名智障儿童也享受到了这种“待遇”,学校与楼下的一所幼儿园合作,每周定期开展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有利于缩短特殊儿童的康复疗程,我们打算在其他康复项目方面进行探索,推广这一模式。”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