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子已被锁定
据市残联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市19.2万残疾人中,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有4.8万人,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发展盲人按摩、公益性岗位安置、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五大途径,已经就业的达到2.1万人。也就是说,除了丧失劳动能力或已经离退休的0.4万残疾人,我市稳定就业的残疾人几乎达到一半。“应该说,成绩来之不易,但还有差距。”日前,在市政协对残疾人就业工作进行调研时,市政协副主席张荫林说。
每天早上,腿部残疾的吕建英拄着拐棍,早早就来到甘肃晟隆能源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上班,她是公司生产部的主管,专门负责员工LED灯的制作,这一干就是10年。同她一样残疾的丈夫(上肢残疾),也一大早出门,去工厂上班了。“我们虽然身有残疾,但衣食无忧,过得很幸福。”正是有了稳定的就业和幸福的家庭,吕建英脸上时刻挂着幸福的笑容,被单位同事称为“开朗姐”。也正是在她的带动下,该公司有残疾人12个,占全体职工的40%。而这只是我市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一个缩影。
五大平台促进残疾人就业
“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而没有稳定的就业,残疾人奔小康就是一句空
话。”市残联理事长孔令利说。“与往年相比,残疾人就业的平台日渐增多,就业渠道更加广泛,就业形势也更加喜人。”孔令利说。记者了解到,目前兰州市残疾人就业的渠道主要有五大类:公益性岗位、按比例安置就业、集中稳定就业、自主创业、盲人按摩等灵活就业。
祁永涛是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盲人按摩师。由于盲人对触觉的敏感度格外高,在认穴、经络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因此,祁永涛的按摩技术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每天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我们为他提供了就业平台,他以精湛的技术提升了我们医院的实力。”市妇幼保健院的负责人说。该医院还按照《兰州市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安置了6名残疾人,使他们实现了稳定就业。
兰州荣光义齿制作中心是我省比较著名的义齿制作企业,在这个有60名员工的企业,残疾人就有14名。“其实他们工作起来更加专注,更富耐心。”企业经理王荣光说。王荣光按照各残疾人身体的状况,分别给他们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46岁的刘翠芳小时候被火车轧断了腿,王荣光安排她当库管,每月1500元;24岁的贾志荣二级肢残,她的工作是内勤、打字员,每个月管吃住还可以领到1200元的工资;王琦军下肢残疾,他是荣光义齿制作中心蜡形部的一名工艺师;38岁的薛福英则是技工……目前,我市拥有残疾人福利企业12家,共安置残疾人255人。
同时,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上了创业之路。听力四级残疾的杨建军成立了兰州骏峰阀门有限公司、下肢残疾的杨永鹏成立了甘肃永鹏制衣公司、因事故导致视网膜脱落的刘文新成立了盲人按摩所……他们凭借着自身的努力,谱写了一曲曲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创业之歌。而在公益性岗位方面,目前全市各县区、街道、社区共招聘残疾人专职1492人。
订单培训构建残疾人就业“直通车”
在兰州荣光义齿制作中心,残疾人订单培训工作从来就没有停止。“只要你培训了,就会有职业。”王荣光自信地说。而她的自信源于70%以上的就业率。兰州荣光义齿制作中心是兰州市残联挂牌的第一个“残疾人培训就业基地”。在这里,残疾人学员不仅免费接受培训,荣光义齿还为他们提供了免费食宿,并发放了早餐补贴。
“针对残疾人的订单培训,也是近年来才开展的。”兰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易建友说。此前,市残联通过长江高科技项目、盲人按摩培训班等,对残疾人进行了培训。特别是在盲人按摩行业,市残联积极组织盲人参加国家、省级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职称考试,开展盲人按摩学术交流、举办技能竞赛,大大提升了我市盲人按摩行业的整体水平。对盲人自主开办按摩机构的,市残联还一次性给予5000元补助。目前,我市盲人按摩机构达到了70家,从业人员165人。
吴建忠表示,下一步我市还将搭建全市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易建友说,市残联还将开发社区服务性岗位,并从就业保障金中提取部分资金,专门成立残疾人就业扶持基金,按照每户扶助3000元至5000元的标准,扶持有创业愿望的残疾人开办“爱心小店”、“爱心报刊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