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子已被锁定
3月15日下午,在广安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运动治疗室,经过2年康复训练,今年5岁的小包终于可以放开母亲的双手,能独立行走一小段路了。见此情景,其母亲龚碧会高兴得差点流出了眼泪。
“多亏了残联的帮助和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免费康复训练,儿子才能慢慢康复,我们一家也重新看到了希望。”这是两年来,龚碧会最开心的一天。
龚碧会是邻水县兴仁镇大鱼村9组人,4年前小包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脑瘫后,她带着儿子四处求医,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2014年,经过市残联筛查,符合条件的小包获得救助机会,来到广安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进行免费康复训练。
“小包刚来时只能扶着栏杆移动,现在能独自走几米远了。”广安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根据小包的身体情况进行了康复服务评估,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和康复目标,还建立了康复训练档案,每天进行康复服务记录。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康复师每天按照康复计划对其进行肢体练习,还定期组织家长进行康复知识培训,开展亲子协同训练和游戏课程,通过医教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孩子有效康复。
小包只是该康复中心其中一名康复儿童,他的身体逐步康复正是得益于广安市大力推行的“量体裁衣”式个性化康复服务。
“‘量体裁衣’式个性化康复服务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主要途径和关键抓手。”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广安市扎实推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康复服务,各级残联组织依托“智慧量服”平台,通过移动智能终端APP应用,采集和录入残疾人基本情况、分析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量体裁衣”式康复服务,确保需要康复的残疾人都能得到高效的康复服务。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有3万余名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帮助,其中,450名6岁以下重度听力残疾儿童通过人工耳蜗手术、助听器验配和听力语言训练等得到康复救助;1040名12岁以下脑瘫儿童、1100名7岁以下智力残疾儿童得到机构治疗和康复训练;为1900名精神病患者住院和服药治疗提供经费补助;帮助1650名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为1.35万名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为5200名肢体残疾人提供机构和社区康复训练;为3000余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十三五”期间,他们将重点加强儿童残疾预防工作,建立早预防、早干预的工作机制;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实现0-6岁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免费得到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同时,依托专业康复机构指导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实施康复训练,进一步完善康复服务网络,加强市县两级专业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着力培养各类康复专业人才,提高康复服务水平,逐步扩大城乡残疾人医疗报销范围,降低残疾人医疗报销、救助起付线,健全保障机制,为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