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子已被锁定
打开车门、坐上驾驶座、将轮椅拆卸后放在副驾驶位置、关上车门,开始驾驶。1月8日,苏州工业园区举行残疾人上下车竞赛,15名坐轮椅的有车族参赛。
据苏州市肢残人协会统计,自2010年4月公安部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放宽残疾人驾车条件以来,目前苏州已有200多人拿到专为残疾人设置的C5驾照,其中绝大多数都已购车。
这些“特殊的驾驶员”大部分是肢残人。很多人可能好奇:腿不方便怎么能开车呢?
在苏州第一家为残疾人提供培训的人达驾校,教练蒋桂林展示了残疾人的专用车:在方向盘上加装了一个小圆柄,左手握柄就可以单手控制方向盘,在右手边有一根长约20厘米的操作手柄,通过杠杆连接到刹车和油门,向上拉是加油,往下推是刹车,这样仅靠两手就可以操纵汽车。而单腿完好的残疾人只需在油门或刹车上加装牵引装置,仍然用脚控制。
“残疾朋友买车,对车型没有限制,只要是自动档轿车就行。一套专门装置大概5000多元,车管所会负责加装和检查。”作为苏州第一个带残疾人学员的教练,蒋桂林在两年多时间里带了很多学员,也经历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常要去学员家里接坐轮椅的学员,开车前还要把他们抱上去,而最大的困难来自学员的心理障碍。“他们以前没接触过开车,比普通人有更多畏难情绪。”蒋桂林说。
起步停车、百米加减挡、倒桩……由于平日练习的认真、刻苦,残疾人学员一次通过率甚至比普通班还要高出10%。蒋桂林带的学员里,有几批都是100%通过的“满堂红”。
作为第一批学车的残疾人之一,回想起能开车的心情,苏州市残联理事俞奕感慨不已:“我是小儿麻痹症,最开始我是拄着棍子,行动范围最多只有一公里。和别人一起去开会,慢慢我就落在后面,这种感觉很难受。后来我开始用电动轮椅,能和正常人走路速度一样了。再后来能开车,我就觉得自己和正常人终于平等了,我们也能行万里路了。”
开车,不仅大大拓展了残疾人的活动范围,更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苏州职业大学艺术系老师戴云亮是位小儿麻痹症患者,以前骑电瓶车上班要一个小时,现在开车只需二十几分钟。在他看来,“学会开车,加入车友会,这是我们融入社会的方式。”
随着会开车的残疾人越来越多,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普通人停车难,残疾人停车更难。”苏州康大油漆有限公司的唐老板告诉记者,有时去商场买东西或者去银行取钱,附近没办法停车,只能走老大一段路过去,“还没有骑电瓶车方便”。戴云亮平时去自己位于古城区的国画工作室也不开车,因为没有残疾人专用停车位,他呼吁道:“国外都有无障碍专用停车位,希望国内的配套设施也尽快发展起来。”
本报记者 刘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