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子已被锁定
广州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将大幅提高,从现在的占住宅建筑面积的6%提高到11%,公共服务设施人均建筑面积可达3.2平方米,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这意味着新建成的社区配套的公交首末站、垃圾收集站数量都会增多,学校面积更大,而公共厕所男女厕位将按1:1.5配置等。从今日起,广州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修订)稿将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公众可向市规划局反映相关问题。
文/记者杜娟
通讯员穗规宣
有啥内容:
明确规定42项公共服务
记者发现,该项设置标准内容众多,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对街道和居委两级八大类42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服务规模、设置规定、设置要求、服务内容、实施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
公交站点:会考虑周边交通站点设置
在公交站点方面,原来设置标准只有一个,即每3万~5万人要设一个公交首末站,用地面积1000到1400平方米。现在标准不但考虑规模,还根据周边范围轨道交通站点的设置情况而有所变化:半径500米范围内有轨道站点的,设置标准稍低一些;半径500米范围内没有轨道站点的,设置标准高一些。总体而言,服务规模以0.7万~3万人来设置公交首末站,用地面积为1200~6500平方米。
垃圾收集站:增加垃圾回收点数量
新标准中还新增了垃圾收集站和再生资源回收站的内容,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这些是没有设置标准的,回收点比较分散。按照新标准,垃圾回收点的数量会增多。但配置过程中会充分征求辖区政府和街道、基层管理部门的意见,要结合实际来配套。”
学校设置:高中生人均用地22平方米
学校设置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一是基础教育班数调整,提高学校班数规模,减少麻雀学校;二是用地规模大幅提高,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学校的生均用地面积大幅提高,原来高中16~17平方米,提高到22平方米,初中15~23平方米,小学12~13~18平方米。
公厕配套:男女厕位按1:1.5配置
在公厕配套方面,修订稿规定的标准也有所提高。按照现有的标准,公共厕所建筑面积为50~70平方米,现在提高到了70~100平方米。同时,修订稿要求公厕至少设一个残疾人专用厕位、配套残疾人通道。男女厕位比例宜按1:1.5设置。
养老床位:每千人设置6.4床
在养老设施方面,现在的标准规定养老床位每千人设置2床,新标准提高到6.4床,翻了三倍。据悉,原养老床位的标准已难以满足广州目前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且与北京每千人5床,上海每千人6床,杭州每千人4床的标准相差甚远,亟待提高。
如何实施:
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投入
提高了公建配套的实施标准对市民来说是个好事,但如何实施呢?市规划局负责人表示:“新的标准主要针对新区、新建的社区,新区严格按新标准落实,老城区优先落实,但也要看具体情况。”
在资金投入方面,该负责人表示,公建配套有一个建设和移交的政策,市建委正在制定中。政府有必要对公益性事业进行必要投入,土地出让时也会在规划出让条件中定好了开发商所要承担的公建配套内容,所以应该是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投入。此外,有市民担心,公建配套增多了,是否会导致买房时公摊面积相应增加呢?对此,市规划局负责人只是表示:“公摊面积的解释权在国土房管部门,以产权证作为标准。规划部门主要关注区域公共服务设施是否足够,如何改善老城区和新区公建服务的内容。待方案实施后才有进一步的分析和说法。”
据悉,征求意见公众意见后,修订稿将报市法制办审查后,提请市政府审议,才能作为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发布实施。
为何要变:
8年前设置的标准已滞后
建立区域统筹-街道-居委三级指标新体系
据悉,目前适用的《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标准与准则》(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是2005年施行的,至今已近8年,设施设置标准已滞后于发展需要。例如在设置方式上,目前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大多仍采用设于住宅裙楼的“小配套”或小区内部零散商铺的模式,邻里中心、公共中心等服务综合体较少。
对此,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修订标准最大亮点就是大幅提高了社区公共配套的设置标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人均建筑面积最低可达3.2平方米,约占住宅建筑面积的11%,而原来只有6%。此外,行政管理设施、服务设施等分项指标均有大幅提高,设置水平均高于国家及国内先进城市的水平。”
此外,打破原传统技术层面 “区域统筹-居住区-小区-组团”四级体系,建立区域统筹-街道-居委三级指标“新体系”,重点设置街道和居委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使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与社区行政管理体系相对应,便于明确建设、管理和使用主体。
据悉,社区还会首次创新性增加街道级政务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居委级社区议事厅、社区服务站等社区行政管理和服务设施,以及新增公共图书馆、阅览室、社区公园、小区游园等文化绿地设施、街道级老年人福利院等设施……
<!--判断是否为安卓系统 本页最后有一大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