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子已被锁定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刘炬
齐学义(右二)与他的伙伴在“爱心蜂业”基地照料着自己心爱的蜜蜂。 刘炬 摄
本报讯(记者 刘炬)晨曦初露,残疾人齐学义就忙乎开了。在湘潭县易俗河的金霞山上,整个山头的32箱蜜蜂,他要对每一箱进行逐一检查,看看它们的产卵情况、观察是否有病虫害的侵袭;然后,他要亲手摇蜜,要给预约的客户打电话……不论严天还是酷暑,齐学义都是这样日复一日地劳作着。昨日,记者慕名采访了齐学义这位自强不息的残疾青年。
今年29岁的齐学义,身高不足一米,从小患先天性畸形。多年以来,他做过物业、打过零工、做过环卫工人,但由于身体的原因,都没有坚持下去。直至在湘潭县蜂业协会张火兵、彭艳夫妇的帮助下,齐学义“迷”上了养蜂这个甜蜜的事业。
从2011年12月份开始养蜂以来,齐学义日夜与蜜蜂为伴,常人眼中攻击性很强的小东西,在他的眼里却亲热得像自己的老朋友。每天清晨起床后,齐学义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养的蜜蜂,和它们像老朋友一样说说话。“如今,我很喜爱养蜂这一行!蜜蜂的体积小,很勤劳,乐于奉献。其实,蜜蜂的这些品格恰好与我的性格相似。”齐学义打趣地向记者讲述着,他打算把养蜂的规模扩大,一辈子干下去。
作为“爱心蜂业”基地,为了帮扶残疾人脱贫致富,齐学义除给残疾人传授养蜂技术外,还给整个湘潭县的60多位残疾人提供蜜蜂,让他们在家养殖,再回收蜂蜜等系列产品。
齐学义告诉记者,“养蜂是一件很要耐心的工作。”天下雨要遮雨,出太阳要放晒。在温度低于12摄氏度时,就要给蜜蜂放稻草、棉花来保温。由于最初没有掌握好技术,齐学义养的一箱蜜蜂就全部死掉了。于是,他认真向师傅学习,买来技术书籍钻研,在实际中进行摸索总结,齐学义很快就掌握了养蜂的许多诀窍。
艰辛的付出总有丰厚的收获。如今,齐学义养蜂事业越养越大,养蜂规模已发展到近40箱,每年能产蜂蜜2000多公斤,年收入达16万多元。
事业越来越顺利,但齐学义的感情世界很孤单,临近而立之年的他,很渴望得到一份爱情。“希望能有一个理解自己、体谅自己的农村姑娘,能与自己牵手相伴人生。”齐学义说出自己的感情世界,尽管有几分腼腆,但内心充满了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