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爱心论坛 http://www.zqax.net/bbs/

自强爱心网是由一群热心公益事业的残疾人共同创办的非盈利性公益网站。网站以服务残疾人为宗旨,同时携手广大残疾人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打造残疾人的网上家园!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5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嚼石老人骆石华(一)

1楼
huochai 发表于:2008/3/19 9:06:19
2008-2-27 15:44:00 作者:李秀娟 来源:《读者欣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兰州隍庙,石华印社坐落其中;不大的工作室,名曰萃砚斋;窗外是秦腔抑扬顿挫的鼓乐声。窗外戏里人生,屋内人生如戏,都是滋味千般。戏音缭绕、书画作陪,空气里飘逸的都是艺术气息。年近九十的篆刻艺术家、齐白石入室弟子骆石华就在这里接受了我的采访

梅花香自苦寒来

  骆老年近九十,从艺六十余年,精通印学、书法、诗文和金石,亦被尊为陇上篆刻巨擘。

   同恩师齐白石一样,骆老也出身寒门,少小为生计所忧,饱尝人间甘苦。踏入篆刻的行当,起初不过为糊口之需。地域冷寂,却也艺匠芸芸,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学徒走到今天,绝不是歪打正着。骆老刻印有释:“艺无止境”、“默默耕耘”。

  20世纪40年代,他做了三年版刻学徒,二十来岁的青年,天资聪慧也勤于自学,很快显露出艺术天赋,得到了诸多陇上艺术大家的赏识和提携。范振绪、水梓等,都是当时甘肃书画界的泰斗,偏偏对这个小学徒格外垂青。学徒期满,他们资助他挂牌开起了自己的书画印社,从此往来无白丁,他与更多书画名人结交往来,汲取切磋,进步颇大,小有名气。

  50年代,他已备受甘肃界内推崇,也是时候走出去汲取更丰富的养料了。在时任甘肃省省长的邓宝珊和老友范振绪的推荐下,他负笈京华,拜入齐白石门下。白石老人当时已90高龄,深居简出。骆石华操一口兰州话,在门人好奇的眼神中呈上介绍信,大约在上午九点,齐白石的大门终于向这个风尘仆仆的西北青年敞开了。

半生坎坷半生笑

  还没进入二门,就见白石老人拄着拐杖迎了出来,边走边说“远道而来啊,邓将军的信我看到了……”。骆老讲述的声音悠扬平缓,我低头记录,等待下文,片刻的沉默。突然反应过来这平缓的语调绝非年迈的迟缓,抬头时,骆老正努力控制情绪,眼泪却依旧潸然而下,“我一个穷孩子,童年吃了那么多苦……”。他几次说不下去,停顿、喝水,努力恢复平静。

    骆石华搀扶着白石老人进了书房,见面礼是西北特产葡萄干和果脯,白石老人高兴地说:“我前夜梦见有仙客从西方而来,带了仙桃送给我,没想到今天你就来了”。尝了一口果脯后,老人又说,味道和梦里的一样,酸溜溜的。

  对骆石华来说,齐白石不仅仅是大师。他是神,是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偶像、楷模,是此生想都不敢想能接近的传奇人物。可大师不仅坐在了眼前,还待他这般谦和宽厚,那西方仙客的梦,据骆老想来,也是白石老人为安抚一个忐忑青年的拘谨而随口说的吧。命运如此大的惊喜和震撼,给骆老留下了一生都抹不掉的记忆。讲起恩师,他数次哽咽。从他克制不住的情绪里,我不仅读出了他对恩师的感念,也找到了他半生坎坷的影子。

  像他这个年纪的人,极少有没经历过惊心动魄苦难的,他亦不例外。他能吃苦,既是生活所迫,也是生存所需。然而他只是偶尔提及苦难这个名词,却没有举任何的例证,以至于我的记录里一派天时地利人和的顺畅,仿佛他占尽人间好事。常理、直觉、传闻,还有他眼神里偶尔闪过的幽思却在说,事实并非如此。

  少小家贫、七灾八难,甚至九死一生,用他的话说,什么苦没吃过。可他不抱怨不嫉恨,他记得的都是让他感念的事,哪怕隔了五六十年,那些细节都不会有丝毫的褪色。我原本有些惊讶他缘何能有那样清晰的记忆,我也在等待他讲述一些坎坷的经历,好让我的记录与小标题相配。但他把坎坷都淡忘了,他所经历的磨难都刻在他的肌肤里,融化于他的眼神中,它们如影随形构成他生命的沧桑气质,却独独不在他能讲述的细节里。没有人能忘记过去,他也一样,但他不去记。他摇摇头,不提了,把所有的磨难缩减成一个快速闪过的画面,在极短的欲言又止的瞬间挥手抹去。“越不聪明越快活”,更何况他还有他的世界,有他的王国。

  就快九十岁了,他依然眼不花、手不抖,书画篆刻一样不落。他的生命给了他足够丰富的底蕴,他的作品亦庄亦谐、风格多样,透着他丰富生命的体验。“半生坎坷半生笑”,那半生的坎坷都藏在半生笑的后面,笑与坎坷对比,才见程度。童心不易得,智慧都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一切“谈何容易”,但“刻石入禅”,自然“一生可口嚼石香”。




2楼
huochai 发表于:2008/3/19 9:06:53
嚼石老人骆石华(二)
2008-2-27 17:01:00 作者:李秀娟 来源:《读者欣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病足 可怜虫 日食十元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刻石入禅 老当益壮 一米书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一生可口嚼石香 祖国明天更美好  骆老在兰山印社

生活中来

   齐白石看了骆石华带去的作品,对他说,很不错,你已经很成功了啊,又连连感叹他很不容易。此后,骆老便住在了齐白石家。那时他穷得连买石头都很拮据,却还是坚持每夜篆刻一印,以便白日向恩师请教。他仿白石作品刻的“江山如此多娇”,白石老人很满意,还亲自操刀作了修饰。学成返乡,骆老并未提任何要求,但齐白石欣然为他赠画、题牌,作为临别之礼。

  学成归来,骆老的艺术水准更上了几层楼,他的书画印社也更加红火。但他不为声名所累,亦不为生活所缚,一直勤于探索,笔耕不辍。当年离别齐白石,恩师临行前嘱咐他多练书法,有助于提高篆刻境界。他不仅研习了书法,还喜好上了绘画,自谓“三十学印,六十习字,九十作画,百岁成家”。老人尚未百岁,谦虚自己百岁才能成为大家,现在还不是。但他的许多作品,亦字亦画亦人生,超乎形神,可见他已将书画篆刻的精髓都融会贯通,方能显现出如此随心所欲的境界。

  “病足”象征意外的扭伤,左上角大片留白中,是前脚脚印,后脚脚印只有一点,象形脚未落稳,不慎扭了踝。“人间乞食,吹牛者胜”,那吹牛者,既是字,亦是画,更有些漫画的味道,又随意,又好玩,细想起来,余味无穷。还有“日食十元”,有日出而揭锅盖的形,亦有清淡生活的味,字画合一。“可怜虫”,更是一幅漫画,字形里就是人物的神情形态。

  书画同源,其实每一幅作品,其字形、字体、风格的选择,都是与文字所表达的意味相搭配的,形神合一了,意味就自然而立了。骆老的作品,不是每幅都能那样直接地介入绘画的因素,毕竟诙谐幽默只是一个极小的侧面,但可以说,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把书画的意味融汇进去了。

  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兼容并包。庄严的,厚重大气;诙谐的,透着智慧。“洗雪百年国耻”,字体刚健、结构紧凑,饱含老人对香港回归的喜悦和荣耀感。“祖国明天更美好”,足见他一片拳拳赤子心。

  “一生可口嚼石香”,布局绚丽、整体如画,仿佛一生所嚼的石屑都舞动起来,把陋室装点得富丽堂皇了。 “一米书屋”,看起来庄重大气,有不容置疑的气派,而说的,其实是他狭小空间里为创作而支的一米之桌,这里面,又是他对艺术创作的执著和认真。斯是陋室,有了这一米天地,实为无垠天涯。
 
  “老当益壮”,字形结实肥厚,颇显豪迈气质。“上下求索”,清瘦的形体显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诚。“刻石入禅”,笃定深邃、刀刀有声,透着他谦和性格里对艺术的坚信和执著,愈刻愈深入,下手如入禅境。“艺无止境”,显示着浩瀚辽远的境界。
  
其乐不可言

  还有如“老夫无味已多年”,看来让人会意而哑然失笑。刻“二八佳人”形容自己年岁八十有八,闻听更是莞尔。“愿吃一碗搅团,不吃一席海鲜”,简单的生活,诙谐地显露出至真的性情。

  他虽年老,心神却极敏捷。亦如他的性格,豁达,却有取舍。“人间难舍的就是爱”,是一部电视剧里的歌词,或许有所触动,他亦篆刻下来。人间冷暖,他自在心中;命运跌宕,他坦然处之。细读他的作品,许多意味蕴在其中。每一笔刻刀,落下处,不止于字;每一方刻印里,均有无垠天地。而他,抿一口小酒,泡一杯清茶,笑着说:“岂止于米,望期以茶”。此话从语意上说,是饭饱后,要再求品茗之趣;从字形上讲,“米”恰为八十八的组合,“茶”乃是二十再加上八十八。老人说,活到一百零八岁,再与后生们饮茶共谈。真是“人间无此欢喜”。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5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6 - 2022 © 自强爱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IP信息备案号:辽ICP备 11006191号-1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