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爱心论坛 http://www.zqax.net/bbs/
□本报记者钱欢青 特教中专学生作品特教中专艺术团成员在排练节目本版照片均由记者黄中明摄
与专门招收智障学生的济南市泺源学校不同,位于济微路96号的山东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特教中专)的招生范围是生活能自理,没有智力障碍的残疾学生,包括有肢体功能障碍、听障、语言功能障碍、视力障碍的残疾人。同时学校还有一个特殊教育专业,专门培训有志参与残疾人教育的健全人。
特教中专成立于1989年,从1992年首届12名学生,到如今近1500名学生,特教中专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残疾人学校,而且创造了全国残疾人教育、职业教育领域的多个奇迹。特教中专用行动证明,残疾学生在就业领域,不一定比健全人差,有时候,甚至能比健全人获得更好的出路。
“教室车间化、专业产业化、学生作品商品化”
在特教中专采访期间,师生们说得最多的是有着无私奉献精神的“校长妈妈”。这位“校长妈妈”就是特教中专党委书记、校长王雯。
说起校长,老师们无不称赞,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被采访的老师们为有这样一位带头人深感自豪。学校的方方面面都凝聚着校长的心血,“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在王雯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说起学校和学生,老师们最感欣慰的是学生们在毕业之后都能获得一技之长,并且成功回归社会。从2005年以来,特教中专毕业的学生连年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100%,根据学校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特教中专80%以上的毕业生当年的工资收入达到同等健全人的水平,20%超过了健全人。有的毕业生进了上海、深圳的大企业,有的进了画家工作室,更有一些毕业生,通过自己的奋斗,当上了老板,开起了连锁店,安置了更多的残疾人就业。
而这一切,与学校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分不开。特教中专不断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思路,开创了“教室车间化、专业产业化、学生作品商品化”的培养模式。
记者在学校看到,特教中专实验实训设施健全,建设了45个车间化的工作室。陶艺工作室、木雕工作室、珐琅彩工作室、民间传统工艺工作室、纤维艺术工作室、服装车间、绣花车间等等,都放满了学生的作品。所有的专业都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学习时的有些作品已经成为商品。
独特、实用的专业设置激发学生创造力
特教中专副校长姜欣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三亚市驻京办曾经找学校订购一批美术作品。我们把学生创作的木雕、陶艺、油画等作品送过去之后,获得了他们啧啧赞叹。中残联的领导给学校反馈信息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看到这批作品后高度评价,用了‘很受震撼’一词。”
“教室车间化”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节约了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成本,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岗位。特教中专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班主任吴雪梅告诉记者,学生的校服和老师的工装都由学校的服装专业自己设计、制作,在两个服装车间已经不能满足订单需求的情况下,今年,学校又新上了一个车间。
独特、实用的专业设置也让学生的创造力被充分激发出来。2010年8月,在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特教中专的陶艺作品《沂蒙情深》和木雕作品《天·地·人》均获金奖,同年9月,在由人社、教育部、中残联联合组织的首届全国残联系统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竞赛中,特教中专囊括了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盲人保健按摩三个参赛项目的第一名,并获得团体第一名。
残疾学生应该有更广阔的人生
令老师们深感欣慰的还有,学校从未因为学生交不起学费而让一个学生退学,在“校长妈妈”的多方奔走下,今年将为中专学生免掉所有费用。学生们的就业率有力地证明,只要教育得当,残疾学生一定能有更广阔的人生。
<!-- JiaThis Button BEGIN -->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人人网网易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 JiaThis Button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