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爱心论坛 http://www.zqax.net/bbs/
刘淑芝的作品
刘淑芝展示她的作品
用鸡或鹅的羽毛等农村常见的东西作画,松原市前郭县的农妇刘淑芝的作品在当地小有名气,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通过实地调研与她结识后,不仅帮她改良工艺,还帮她开画展卖画。
变废为宝用羽毛秸秆作画
今年56岁的刘淑芝腿脚有残疾,干不了农活,一直靠编织草筐、剪纸等为生。4年前,她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开始了用羽毛、玉米秆、苞米叶、芦苇叶等在农村常见的东西作画。
刘淑芝说,“一开始只是用鸡毛、鹅毛等做一些简单的东西,比如花、树、小鸟等,后来通过残联的培训,我开始做一些比较复杂的东西,比如马、鹰等。”
每天不作画的时候,刘淑芝都会在村子里溜达,捡羽毛、拾秸秆,就连细小的麻雀羽毛她也会捡回来,有时作画的细节部位会用到。
刘淑芝说,虽然材料很简单,但做起来工序很复杂,材料不管大小,都要经过消毒,需要用颜色的地方还需要对材料进行染色,染色的原料也是选取低碳环保型的。
因为有手工艺的基础,刘淑芝学得特别快,制作出来的画,也是栩栩如生,在当地小有名气。
趴在炕上3天作出骏马图
在刘淑芝的作品中,有一幅《四骏图》,这幅作品,她用了整整3天的时间完成。
“我不能久坐,这幅画几乎是我趴在炕上完成的。”刘淑芝说,她最擅长的就是用家禽羽毛来作画,一般一幅画都需要两三天的时间。
刘淑芝说,她最喜欢这幅《四骏图》,因为这幅画中,有她自己的影子。她说,她只能慢走,不能跑步,想通过这四匹马来表达奔跑的渴望。
除此之外,刘淑芝的每幅画,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不在她跟前,她就做了一幅小鸟高飞的画来表达对孩子的思念。
大学生调研后帮她改良工艺
2012年春,东北师范大学“创行”团队的成员与她结识后,通过3次实地体验,40余次市场调研,发现刘淑芝等人的画市场前景很大,但因画作构图简单、画质粗糙、装裱陈旧,影响了画作的整体美感和价值。
大学生除了帮助刘淑芝改良了作品的工艺,还成立了“妙苇生画”的项目组进行市场推广。
“在构图方面,我们参考了白洋淀芦苇画的图案,并按照东北市场的消费者审美需求,增加了花鸟风景、水乡风情、梅兰竹菊、顽童渔翁等图案,推出多系列的芦苇画,同时推出‘福’字、‘寿’字等极具祝福意义的画作。”该项目组负责人张永吉说。
张永吉介绍,他们还多次邀请学校美术学院设计系、水彩系的同学,对刘淑芝做的芦苇画进行美术方面的指导,并学会购买实用的色彩。
在东北师大开画展卖画
除了改良工艺外,东北师范大学“创行”团队的成员们还帮助刘淑芝等人在净月校区图书馆开办了画展,邀请多位企业家光顾。
13日是画展第一天,不少师生在现场参观,还有一些学生购买了作品准备送给自己的老师。
刘淑芝说,她的作品价格一般在15元到50元之间,画展第一天她就收入了近1000元,是以往半年的收入。“有了大学生的帮助,我的画色彩、样式都丰富了很多,购买的群体也扩大了。”刘淑芝在画展上兴奋地说。
张永吉说,项目在已运行近一年的基础上,他们决定与本地画家协会合作,将一些东北名画制作成芦苇画,同时打算开辟出线上营销的新渠道。
东亚经贸新闻 记者 李雄